生活是旷野,随风自在行

在漫漫人生旅途中,人们常常会站在十字路口徘徊,为了选择接下来要走的路。

似乎人生就只能在这几个选项中选择,只能沿着这几条路前进,只能被限制在一片小小的天地中。

然而,生活本是旷野,旷野就应该随心走。

路一直在脚下,路一直由人走,只有去除生活的各种限制,方能走出自由旷达的人生。

不被他人设限,走好自己的人生

有句话说得好:“不要照别人的意思生活,否则你就是在浪费自己的人生。”

确实,当我们在生活里遨游时,别人的想法常常会将我们的海洋变成湍急的河流。

“你现在应该这么做。”

“你这么做最好。”

“你不这么做不好。”

……

生活中,我们总是会不自觉地按照他人的想法去做事。

在学校时,在工作中,在家庭里,我们为了扮演好别人希望的角色,而被别人设限。

但是,别人希望的剧情,别人希望的道路,本就是“别人的”而并不是你的,根本无须在意和痛苦。

就像作家J.K.罗琳说:“不要让别人的定义,成为你的天花板。

不被他人设限,恰是告诉我们,做春天里的那一枝出墙的红杏,只有突破“墙”的限制,才能寻找到更加广阔的空间。

生活是旷野,随风自在行

不被自己设限,相信自己的潜力

在美国电影《面对巨人》里有这么一个片段。

橄榄队的教练泰勒在面对队员士气低下时,提出让队长布洛克来进行一场“死亡爬行”。

“死亡爬行”是要背着一个人,双膝不能触地,仅用手和脚的力量向前爬行,布洛克之前最多只能坚持不到20米。

这一次,泰勒要求布洛克蒙上双眼后再进行“死亡爬行”。

当爬行开始后,布洛克几次询问泰勒爬了多远了,泰勒都没有回答他,只是一味地鼓励他前进,布洛克便只能拼了命向前爬。

最后,当布洛克实在支撑不住而趴下时,所有队员都站起身,布洛克摘下眼罩回头看才发现自己竟然爬完了整个橄榄球场地。

这段片段可谓是全片的高潮,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道理:平时的我们大多都对自己设限,导致我们无法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

许多人在事情还没开始前就已经对自己说:“我做不到。”

但是曾在一本经典名著中看过一句话:“其实你不是凡人,你只是忘了自己是谁。”

我们忘记了人是不可被定义的生物,所以失去了自己如黄金一般闪耀的潜力,失去了相信所具有的力量。

而不被自己设限正是要我们具有相信的力量,让我们找回属于自己的动力,让我们真正地成为我们自己。

不被影响的同时,莫干扰他人

不要用自己的地图去指引他人的道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星辰。

不管是在谁的生活中,我们都不仅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而且会去影响他人。

不经意间,我们的想法就会投射到他人身上,就像是阳光发出照射物品一般。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在《悉达多》一书中写道:“我无权对别人的生活做出批判。我只需要为我,对我自己一个人做出判断,做出选择,做出舍弃。”

面对自己喜欢的事、想要追逐的方向时,谁都不想要被他人干扰。

尊重他人的成长过程,就像尊重一棵树的生长,不要急于修剪枝叶,而是让他自己生长,让他有属于自己的生命。

邓亚萍一直都是不容易受到他人影响的人,不论是赛场上还是赛场外。

曾经很多人发声,希望她能回归一线执教。但是不管外界怎么说,她都没有被影响。因为她自认退役已久,不再适合执教。她觉得要想保持中国乒乓长盛不衰,就必须从娃娃抓起,所以她选择走进校园教孩子打球。

她不被外界影响的同时,也从不干涉他人,即便是她自己的孩子。

虽然邓亚萍一直希望孩子能成为乒乓球运动员,但当孩子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电竞选手时,她选择支持——考察职业电竞俱乐部,了解职业电竞选手的工作、生活、作息,等等。然后把所有了解到的客观现实讲给儿子听,并表示如果他愿意就送他去训练。

孩子听完,重新了解电竞后,再次选择投入到乒乓球的训练之中,并于去年8月,获得人生第一个全国冠军。

在儿子面对人生之路的选择上,邓亚萍只引导,不强制干涉,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

对至亲之人的干扰尚且需要克制,更何况是其他的人际关系,更需要拿捏好分寸和尺度。

不管是什么样的关系,希望在你能够减轻他人影响和坚持自己想法的同时,不要让自己也变成给他人设限的人,尊重他人才会让我们的世界变得美好。

我们经常喜欢把人生比作一场旅途,却又总不小心忘记这片美丽的世界无限,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

每个人都不过是游客,别人的旅游计划并不需要出现在独属于你一人的地图上。

你自己也不仅应该记得世界浩瀚,还该记得自己双脚无限,只要努力,就能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

而当我们记起这简单的道理时,便会发现原来旷野上的风会穿过墙壁,而你我的世界会各自有风,各自以为其乐。

就像那句极美的话语一般:“人应当诗意地栖息在这片大地上。”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