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效应” 3岁娃娃学网球

乐清网_成长_才艺_ 2011-08-17 转载自:乐清网

  李娜法网夺冠,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在南京,李娜夺冠效应凸显,很多年轻的家长有了送孩子学网球的念头。有网球教练称,已有多名家长与他联系,其中还有3岁半娃娃的家长。(6月6日现代快报)

  李娜折桂之后,就有人预言,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周围又会出现许许多多站在网球场边,打算将孩子交给教练的家长。现代快报的这条新闻,印证了这个预言的前瞻性。而让人惊奇的是,预言所说的未来,竟然来得如此之快。因李娜而爱网球,无可厚非,但如果因李娜而视网球为双收名利的捷径,想着的是法网封后的奖金千万,将成新一代吸金王,那显然更需先问一声:做好了输得一无所有的准备吗?

  几年之前,丁俊晖“一杆打出黄金屋”成为“斯诺克英雄”,让人们眼睛突然一亮: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一条另类的“星光大道”。对成名和财富的强烈渴望,使不少人的心中涌动着莫名的焦虑和浮躁,而丁俊晖以“草根英雄”式的成名历程攀上了名利双收的顶峰,无异为那些随波逐流的心灵树起了一个具有标本意义的图腾。于是许多孩子便被家长扶着站上了球台前的小板凳上。但事实是时至今日我们也没见到第二个丁俊晖。

  其实,丁俊晖成为“斯诺克英雄”,有着太多的偶然性,是无法克隆的。这就像买彩票中大奖,其中虽有偶然性与必然性,但从人数分布来说,概率实在微乎其微。你可以去买彩票,但如果你孤注一掷,倾了家荡了产去买彩票,那么很可能只剩下一个倾家荡产。同样,李娜成为“法网英雄”,她的成功除了天赋与机遇,更多恰恰在于其成功经历的不可复制。不是所有打台球的都叫丁俊晖,不是所有打网球的都叫李娜,不是买了彩票就会中大奖。在将拿不动网球球拍的3岁娃娃送去学网球之前,家长要想好了,这是为什么?究竟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