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神童的未来猜想
假如你对如今的竞技体育留心关注的话,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冠军,要从娃娃抓起。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早早开始专业训练,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做好基础练习,这几乎成了流行趋势。在过去二十年里,的冠军流水线上也在制造着小明星,青少年网球圈子里的竞争相当激烈。我准备给大家讲几个天才儿童的故事,不知道你能否猜中这些的未来。
1.杰恩·希尔瓦就住在巴黎以西20公里外的格里尼翁,从他们家居住的山顶小屋俯瞰,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蒙瑞特罗网球学院。
每天清早,杰恩都要跟着妈妈玛芮进行一小时的训练。玛芮曾经是芬兰国内一流的网球选手,但是没有进入过职业网坛。如今她已经成了儿子的专职陪练。一小时的训练结束后,杰恩要去附近小镇的学校上课,中午放学回来,到一家有专业的营养学家管理的自助餐厅吃午饭,然后他便要去蒙瑞特罗网球学院报道。在学院,教练会针对杰恩前一天的表现进行一些点评和指导,然后他就会回到网球场上,再跟着妈妈或者教练完成一小时左右的训练。下午3点左右,杰恩跟体能教练塞巴斯蒂安·杜兰德一起,做一些提高平衡性的练习。这是小希尔瓦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因为他觉得很有趣:杜兰德扔出绿色的球,他就要用这个球击中绿色的靶心,如果是红色的球,就要击中红色的靶心,另外还有橙色的等等。如果杰恩感觉不错的话,他可以多玩一小时这个游戏,当然也可以跟爸爸司各特一起看一会儿动画片。有一点我们不能忽略:杰恩·希尔瓦刚刚度过6岁生日。
这是网球神童生活中最普通的一天,假如希尔瓦一家愿意坚持下去的话,蒙瑞特罗网球学院将负责把杰恩培养成一名职业网球选手。学院因此要在小希尔瓦身上投入两、三百万美元,这就是培养网球神童的成本,从为他聘请教练到购置训练器材,每一个像杰恩这样的小天才必须有这些大人的支持,才有机会成为网球明星。
当然,就目前为止,一切关于杰恩·希尔瓦的讨论,都还只是期望。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期待有点冒险。38岁的司各特·希尔瓦总是喜欢用“未知的旅途”来形容这趟冒险。事实上,关于杰恩的未来,不止是希尔瓦一家的征途,也是蒙瑞特罗的风险投资,因为在此之前,没有哪家网球学院肯接收这么小的孩子。
蒙瑞特罗之所以能打破规矩,是因为他们看中了杰恩的天赋。
2.希尔瓦一家,原本住在加利福尼亚的柯度瓦牧场,那里距离萨克拉门托很近,除了杰恩之外,他们还有11岁的卡丹和3岁的杰斯敏。2006年3月,萨克拉门托当地的电视台听说有个4岁的小孩子很会打网球,于是工作人员扛着摄像机来到了网球场,让杰恩在他们面前表演一下发球和正反手动作。
“杰尼(杰恩的昵称)打球就是为了赢得比赛,就好像网球场上有冰激凌似的!他根本舍不得离开。”司各特说,他的话也被收进了摄像机里。后来,有人把杰恩打球的视频上传到了YOUTUBE网站。接下来,杰恩和父亲接受了IMG的邀请,去现场观看太平洋寿险杯公开赛。比赛之余,这对父子在一片空闲的练习场上打球,碰巧被大胡子巴格达蒂斯遇到——他是蒙瑞特罗最著名的学生。就这样,这所远在法国的网球学院遇到了他们心目中的网球神童。
2006年8月,蒙瑞特罗给杰恩的父母寄去了一张招生简章,希尔瓦夫妇经过一番考虑之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卖掉房子和家里的两部汽车,举家迁往法国格里尼翁。“在美国,这个年纪的孩子不能接受全日制的网球训练,但是蒙瑞特罗答应我们为杰尼制定职业化的培训课程。”司各特说,“我们可以付出一切代价,为杰尼的成长铺垫出一条路来。”
网球学院的校长帕特里克·蒙瑞特罗在得知希尔瓦一家的决定之后,立即表示:他已经为杰恩专门筹措到了一笔资金,保证每年出资14万美元,用于网球神童的培训计划,这个计划将一直持续到到他顺利进入职业网坛为止。
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对于5岁的杰恩来说并不困难。他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就基本掌握了法语语法,虽然还保留着一些加州口音,但这不会影响他跟网球学院里的各位教练和老师沟通,为了保证杰恩接受完整的教育,帕特里克安排他在附近的小学学习。
事实上,举家迁移的决定,考验的是希尔瓦夫妇,他们从接到蒙瑞特罗学院招生简章那一刻起,就开始承受巨大的压力。“我们早就意识到,想要让杰尼有所作为,就要向他教授当今职业网球运动中最实用的技术,无论是发球,还是正反手,以及战术等等,都应该是最新的打法和理念,绝对不是其他那些5、6岁小孩子喜欢的网球游戏。”
“我想他们说的没错。”美国网球名宿翠茜·奥斯汀对希尔瓦夫妇的想法表示赞同:“我也有过类似的体会。我常常看到现在的孩子在学校里学的还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东西。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停留在原地踏步不前。”
3.奥斯汀也曾被称作“”,在她之后顶着“神童”光环成长为巨星的还有安德莉亚·杰格、安德烈·阿加西、詹妮弗·卡普里亚蒂、威廉姆斯姐妹以及玛丽亚·莎拉波娃。奥斯汀的出现,让我们开始将“具有卓越的网球天赋的孩子”当作某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来研究。她四岁时就登上了网球杂志的封面,14岁赢得职业巡回赛冠军,16岁夺取美网冠军锦标,17岁成为最年轻的世界第一。虽然后来有塞莱斯刷新了奥斯汀创作的纪录,但她对现代的影响,却是后来这些神童无法企及的。
在翠茜·奥斯汀之前,我们把小孩子打网球看成一种纯粹的游戏。约翰·麦肯罗8岁才开始学习网球,比利·简·金第一次拿起网球拍时都已经11岁了。但奥斯汀和他们都不同,她对这项运动的理解源自于天生的热爱。在她成长的那个年代,没有专业的体能训练师、营养师、运动理疗师,也没有个人网页,更没有能让全世界都看到她打球的视频网站。
“尽管全世界有千千万万的孩子都在打网球,但我相信他们中的一些人只是忠于自己,在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没有复杂的目的,没有好高骛远的目标。”奥斯汀说:“我觉得7岁的玛丽亚(莎拉波娃)离开妈妈,跟爸爸一起前往佛罗里达学球的时候,她本身觉得很快乐,因为她可以打网球,可以长时间的留在网球场上。虽然为人父母者,对子女会有很多期望,但对于孩子们而言,他们快乐的原因就是那么简单。”
现在,当我们注视着莎拉波娃的时候,这个身价超过数亿美元的网球宝贝像是从明星生产线上走下来的芭比娃娃。被成为“网球明星缔造者”的波利泰尼说:“要看上帝给了这些孩子什么,再帮他们选择未来。”在他笃定上帝给了阿加西和莎拉波娃一颗网球之后,他在自己的学院里培养出了世界上最迷人的网球偶像。
“你可以得到整个世界。”波利泰尼说,他特别强调了“整个”这个词儿,还做了一个把世界攥在掌心里的手势。“看看NBA,看看棒球运动。”他其实还想说:看看俄罗斯、塞尔维亚、中国以及那些地处东欧的国家,他们因为向世界输出了冠军和明星,而一下子成了网球版图上的大国。
他特别提到了一点: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小孩子开始学习打网球,而且都是小小年纪就走上了网球场。
“我的网球学院里培养出了阿加西和塞莱斯,我曾说:‘我还能发现下一个网球神童!’”波利泰尼说:“不过现在我却不会这么说了。”世界各地的网球资源正在整合,当美国的网球学院不能接收只有5岁的杰恩·希尔瓦的时候,法国的蒙瑞特罗却可以敞开大门。
4.渐渐地,我们发现职业网球运动变成了环球贸易。而为数不多的网球神童,就成了这场环球贸易中决定胜负的筹码。
随着网球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让小天才们及早开始接受职业化的专业训练,能把神童们培养成为大人物,这种观点已经成了趋势。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埃里克森致力于研究“人类如何学习特殊技能”。他因此收集了很多优秀运动员和音乐家的案例,经过多年分析,埃里克森认为这些人取得的成功,与他们接受了更出色的专业培训,完成了更多的训练密不可分。他以国际象棋运动为例,解释说:“无论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涌现的国际象棋大师,还是那些在竞争激烈的象棋俱乐部里脱颖而出的顶尖选手,相似之处就是他们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切磋棋艺上,所以他们的成功是必然的。”
不过对于那些打网球的天才儿童和他们的家庭而言,想要进入职业网坛和加入国际象棋俱乐部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希尔瓦一家,即便他们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培养这个网球神童,也不是就能轻易如愿以偿的。波利泰尼网球学院已经接受了成百上千小学员,但没有一个孩子是跟杰恩年龄相仿的。这项运动的竞争强度已经让波利泰尼对“职业化”不那么自信了,他逐渐偏离了自己当年为网球学院制定的原则——培养出成功的职业网球选手。现在,每当有人带着一个孩子向他咨询“职业前景如何”时,这位鼎鼎大名的网球教练都会小心翼翼地说“希望不大”。
“他们对一个5、6岁的孩子寄以厚望。”波利泰尼对蒙瑞特罗网球学院接收杰恩·希尔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为他计划了一切。这我可做不到,真的做不到。”
瑞克·马奇,另一位美国著名教练,他指导过的孩子包括卡普里亚蒂、罗迪克和威廉姆斯姐妹。瑞克说,他对于杰恩的故事并不感到奇怪,因为希尔瓦夫妇愿意倾家荡产让孩子接受高质量的专业训练。像马奇和波利泰尼这样的教练接到过无数家长打来的自荐电话,或者有人干脆寄来孩子们打球的视频,他们这么作就是希望教练相信自己的孩子是网球神童。“不过我认为让孩子们过早开始接受职业化训练不一定就会取得好成绩。”瑞克觉得没有哪个孩子的天赋能超过卡普里亚蒂和汤米·荷(1988年美国网协青少年冠军,他当时只有15岁)。可是结果呢?荷进入了职业网坛,但他的世界排名却从来没进过前80。类似的例子还包括艾尔·帕克和布赖恩·邓恩,他们都曾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美国青少年网球赛的冠军人物,不过后来却变得寂寂无名。
最近一次碰到麦克·阿加西,他说了一段引发我思考的话。作为安德烈·阿加西的父亲,麦克亲手将儿子缔造为美国网球的传奇。他说:“我曾经考虑过让孩子们打高尔夫或者棒球。高尔夫球运动生涯可以维持很长时间,在棒球比赛中,你的球队输了比赛,并不影响你个人获得成功。”麦克的话让我意识到父母可能并不了解孩子的天赋到底是什么,只是模糊地认为他不是个普通的小孩儿。可是你如何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打网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