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性冷淡,第一次做还是五年前!
性对人有很多积极的影响。它可以增进人们生理与心理的健康水平,在帮助人们在获得愉悦的同时,提升自尊与自我价值感、释放压力与焦虑,并使得伴侣们对自己的关系与生活更满意(Anderson, 2013)。也有许多人都感到自己的性生活次数无法让自己满足。当然了,题主所遭遇的情况确实比较偏激,这已经进入了“无性”的范畴。
别着急,无性婚姻比你想象中更普遍。
什么是“无性婚姻”?有人认为无性婚姻取决于伴侣们自己的定义,比如,如果伴侣们安于一年中只有两次性行为,那么这也不算一段无性婚姻;也有人给了更量化的定义,比如如果一对夫妻一年里发生性行为的次数不到十次,这段婚姻就是“无性”的(Laumann, et al., 1994)。根据这个定义,约有20%的已婚人士处于无性婚姻中。
如今,无性婚姻正变得越来越普遍。1994年时,约有1.3%的已婚男性和2.6%的已婚女性在过去一年中没有发生过任何性行为;到了2014年,这个数字变成了4.9%和6.5%(TheAustin Institute, 2014)。人们也越来越多地谈论它,根据谷歌搜索的统计,“无性婚姻”已经成为了人们对婚姻的首要抱怨,每个月都有21,000人在搜索无性婚姻,搜索量远远超过了“不开心的婚姻”和“无爱婚姻”(Stephens-Davidowitz, 2015)。
无性婚姻确实会对双方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
1. 被拒绝的一方会感到沮丧、抑郁、降低自尊。偶尔拒绝是正常的,毕竟人们不是每时每刻都希望发生性行为,但长期的、多次的拒绝会破坏人们的自尊感,降低自我评价(Winch, 2014),比如被拒绝的一方会反复忧虑是不是自己魅力不足才使得自己的伴侣失去性趣。
2. 感到缺乏性的一方会通过其他渠道释放性冲动。在一些无性婚姻中,并不是双方都能接纳无性的状态,这种情况被称作“非自愿无性(involuntary celibacy)”。Donnelly和Burgess (2008)通过对非自愿无性群体的研究,发现在性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会通过自慰或者和其他人互动的方式来满足性需求,包括和他人进行网络性爱、电话性爱,以及肉体出轨等等。
3. 处在无性婚姻中的人,会更多地考虑离婚。无性婚姻的伴侣不一定会结束这段关系。可能是因为人们认为前期已经对婚姻投入很多资源,贸然离开不值得,或者社会和个人对离婚的负面看法阻碍了他们(Donnelly & Burgess, 2008)。但相比性活跃的伴侣,无性伴侣确实更多地考虑离婚,也更多地认为自己的婚姻并不快乐(Parker-pope,2009)。
是什么让伴侣之间缺乏性?
1. 在性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a. 享受性 = 道德败坏
如今越来越少的人会认为性本身是肮脏的,但是这个社会依然将享受性的愉悦视作是可耻的。“荡妇羞辱”是表现之一,女性一旦表现出喜欢性,或者有丰富的性经验,就会被认为道德败坏,不但他人这么说,很多时候女性内心深处也会这样贬低自己——即便她们不会说出来(Benac, 2014)。
不单女性有这方面的困扰,性羞耻也同样阻碍了男性。比如有些人会指责一个享受性的是潜在的性掠食者(sexual predator)或者色情狂(pervert)。男性同时承担着更多关于“性表现”的压力。这个社会中性的分工似乎仍然是:男性是取悦者和掠食者,女性是被取悦者也是猎物。男性会觉得如果自己无法使女性满意,自身的男性气质就受到了威胁。他们会因为这种压力反而回避性——不止有会在性中自卑的。
b. 认为性是不可谈论、也无需谈论的
处于无性婚姻的伴侣不但缺乏性,也会避免去谈论性(Parker-pope, 2009)。伴侣不去谈论性有很多种原因,比如人们以为性应当是随机发生的,会有一个时刻,双方忽然达成进行性爱的共识,于是他们不去开口,而只是等待着这个时刻。也有可能是因为,由于性触及到人们核心的部分,谈论性让人感到害怕和脆弱(Ouellette, 2015)。
2. 性的问题只不过是自我和关系问题的极端表现
每一次性经历都代表了一个极端紧张的时刻,在这个充满激情和张力的时刻里,我们内在生命、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想象都被行动彰显了。在这个状态中,我们的身体、头脑、精神高度聚合在一起,这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其他生命体验的实在。没有一段性经历会是缺乏情绪、没有意义的。即便是当我们在性爱中感觉自己空虚、没有情绪波澜的时候,这种空虚也是我们生活中更广泛地感受到的空虚的一种反映。
无论对一个个体,还是一个国家来说,ta对待性的态度和观念,就是ta整体价值观的极端体现。而一段关系中性的缺失,也是关系中个体,以及这段关系的问题的体现。
例如说,有一些人不要性,是因为他们害怕失控。被性欲驱使,在有些人看来意味着失去对自己的主宰和教养,这可能和他们从小受到的教导相违背:我们往往被教育要压抑自己的欲望,显得我们有良好的教养。人们抗拒性,可能正是抗拒在性的过程中由失控带来的脆弱感(Kashtan, 2013)。但这种害怕失控,也是两个人关系中信任的体现:你是否信任对方,能够把自己失控的一面交给对方,尤其是当对方不是一个陌生人,而是你做完爱之后还要穿上衣服继续面对的人。
对失控的恐惧和信任的不足也会显现在无性婚姻的其他方面,只是在性上的表现会更容易被察觉。伴侣们会以为问题仅仅是缺乏性,但背后可能有更深层的原因。
此外,性也可以被用于控制和攻击。有些人认为性是一种权力,如果TA的伴侣提出了性邀约,TA会感到控制权在自己手里:TA可以通过同意或者拒绝来获得掌控感。有时,人们也会用性来操控对方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从一些玩笑中就能看出端倪,比如“如果你不做这些,我们今晚就分床睡。”(Batesel, 2016a) 无性婚姻有时是来自某一方的被动攻击,有些人无法坦诚地和对方表达不满,于是用不和对方发生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愤怒、惩罚对方。
而稳定的关系天生就和情欲敌对。关系中的不良因素会影响到我们的性。但有时,关系良好也不代表会有更多性行为。为什么良好的感情并没有带来更多的欲望,反而会消灭情欲?Esther Perel对此有一个理论:亲密是一种在家的感觉,代表了“已知、熟悉、安全”;而欲望则指向未知的彼岸,因为“未知、陌生、危险”而更加诱人。欲望和亲密从根本上是对立的。婚后的性,正如喜剧演员Carol Leifer所说,像“楼下的7-11便利店,选项少,但凌晨三点也会守在那里”(Morgan, 2010),性变得如此唾手可得,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面对无性婚姻,怎么办?
以下的几个建议也许会帮助到你。
1. 和伴侣聊一聊性
你不妨冷静地考虑一下如何与TA沟通一下。谈论性能提升双方的性满足(MacNeil&Byers, 2005)。通过谈论彼此对性的看法和喜好,我们可以了解彼此在性上偏好什么、不能接受的部分是什么;另一方面,也许在关于性的对话中,会暴露出之前无性婚姻的原因(比如伴侣可能对享受性存在疑虑),沟通是共同面对问题的基础。
其次,性的沟通会让伴侣更亲密。在谈论性的时候,人们会感到脆弱,会对对方的反应、评价变得敏感。但正由于这种相互暴露而产生的脆弱感,使得我们更亲近彼此。在一段互相信任的亲密关系中,脆弱感是很重要的部分(Gaspard, 2016)。
2. 规划性生活
我们规划自己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去医院、什么时候吃饭和逛街,也应该规划什么时候进行性爱。听起来或许不够浪漫,但如果想在忙碌的生活中挤出时间,提前计划是很有效的方法。在两人讨论、规划性爱时,尽可能详细地规划细节,不仅仅计划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发生性行为,还可以计划具体想在这次性行为中尝试什么新姿势或者新玩法。
在题主这里,如果第一步的沟通初见成效,不妨试一下认真计划你们的性生活,毕竟,比起一味地追求性,有计划可能会让女方更有安全感,更容易接受。
3. 思考关系中可能存在的障碍
像上文提到的那样,缺乏性可能是关系中的问题的一种极端表现。如果有一方多次拒绝性行为,可以想一想是不是关系中存在一些没有解决的怨怼。用关系的方式,而不是性的方式去面对这些问题。
4. 不要等伴侣来主动解决问题
先不要假设伴侣彻底不想和你啪啪啪,也许对方和你一样有需要,只是因为种种顾虑而没有表达。僵持下去对改善关系没有帮助,不妨主动地把问题摆到台面上,让伴侣明白你是真诚地希望和TA一起解决缺乏性爱的问题。
5. 尽早地寻求帮助
可以考虑寻求咨询的帮助。尽快地尝试面对和解决问题,不要拖延,因为拖得越久,被拒绝所带来的沮丧感和背叛感会越来越严重,反而会阻碍你们尝试解决问题。研究显示,如果伴侣们保持无性婚姻的状态越久,他们就会越倾向于维持这样的模式不变(Coriano, 2013)。
6. 有时,无性婚姻其实也可以过得快乐
无性婚姻并不意味着这段婚姻一定不健康。临床性治疗师Judith Steinhart认为,如果无性婚姻中双方都对性频率很满意,而且可以接受这段关系中没有性亲密,当然可以继续现在的性频率。“无性婚姻的问题不在于缺少性,而在于两人对性的需求不一致。”Steinhart说,“但是这需要双方开放地沟通,确定双方真的可以接受无性婚姻。”(Mauer,2009) 还有一些后续的沟通是必须的,比如你们是无性婚姻,还是开放关系?这是个需要约定清楚的问题。
性远远不止是原始冲动这么简单,虽然传统教育一直让我们认为如此。它是人类最复杂的一种需要。我们都通过性沟通我们的情绪、有过彼此力量的角逐,给予也收获了欢愉,也直面了我们的恐惧和幻想,甚至有时,治愈我们内在的生命。而如此深刻的一件事,我们居然都羞于谈论它——甚至在与最亲密的人的关系中。
也建议你把这个回答给伴侣看一下。性是两个人的事情,一个人始终难以孤立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