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男人 不在感情里吃亏
男人天生就是一种征服欲旺盛的动物,喜欢追求各种刺激和挑战,而且非常享受追求的整个过程。有的男人,你对他越好,他越冷淡有效的关系经营,并非是一味地对他好。否则,越是无底线付出,反而不被珍惜,被看成是理所应当。
只有他们的道德感强到足以战胜其“动物性”,才可能谈珍惜。
在一段关系中,女人完全顺从,男人会不耐烦。
有些女人天真地认为,只要对男人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就能守着这个男人过一辈子,结果却总是适得其反。
事实上,一旦一段关系变得无趣,对方就会逐渐失去兴趣,从而去寻找新的目标。
为什么有些男人喜欢“带着一点良家气质的风尘女子”,和“带着一点风尘味的良家女子”。
很多男人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救世主的英雄情结和毁灭者的霸者气概,他们一辈子都热衷于两件事:让风尘女子从良,让良家妇女堕落。忙得不亦乐乎。
妻子不论多么优秀完美,有些男人还是会出轨。所以,另一半出轨跟自己是否优秀没有必然联系,千万别因此否定自己。
也有人说,男人希望征服世界,以征服更多女人。暂时征服不了世界,只能在女人的身上找成就感。
感情走得远,要真情,还需套路
年少时,总以为爱情就像言情小说里写的那样: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现实却给我上了惨痛的一课,一度让我觉得:“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尔康和紫薇“山无棱,天地和,才敢与君绝”的爱情,在言情小说中很常见。
初恋的年纪,我对自己喜欢的人说:“我好喜欢你,做我男朋友吧。”这个直接从我的生活里消失了。
后来认识第一个男朋友,认认真真交往,却发现人家脚踏几只船,玩得不亦乐乎。
后来我逐渐发现,在亲密关系里,既要有情,也要经营。在经营关系上,有些“套路”是可以遵循的:
①交往的距离和尺度:不疏远,不紧贴。
确认一段关系之后,很多女人就会掏心挖肺,恨不得全身心奉献给对方,完全丧失自我。
比如,前几天的文章里《为什么一身是刺的女人,更容易赢在感情里》,依萍就从一个独立坚强的女孩,遇到何书桓之后,慢慢丧失了自我。书桓跟她分手,她就变得魂不守舍,甚至想跳河。
如果把关系确定的节点,变成“终于找到归宿” 的依附起点,结果很可能是,这段关系会陷入一个怪圈:一个追,一个逃。条件好的男人,恐怕很快就会另觅新欢。
在关系中,既不高冷地疏远,也不无度追随,记得留出一点自我生长的空间,是感情健康持久的基础。
②付出的方式和程度:“胡萝卜加大棒”原理。
有些姑娘有了男人之后,就知道一味对他好,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这种“只有胡萝卜没有大棒”的结果,往往是对方习以为常,把你所有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
另一些姑娘则会比较极端,她们条件优越,性格强势,在一段关系里总是处处要占上风,时时要分高下。
这就是典型的“只有大棒没有胡萝卜”的相处模式,久而久之,男人被大棒打怕了,就去别处找胡萝卜。
读懂感情里的供需理论
如果去认真倾听那些分手的男女,我们可以发现,有相当比例的群体,是因为双方供需不对等而导致关系破裂。
A女士是一个贤妻良母,喜欢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井井有条。她下班后的时间几乎都献给了家务。所以,看到下班后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打游戏听音乐的老公,A女士心中充满怨气。
A女士的老公呢,却给了我一个非常意外的回应:
我根本不介意家里的地板是否光洁如镜,也不介意屋子里是否杂乱无章。
我只希望在我忙了一天回家之后,妻子能够坐在沙发上陪我说说话,看看电视听听音乐……
这就是典型的供需不对等导致关系破裂。
在一段两性关系里,我们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标准去揣测对方的需求,结果可能是,我们付出了许多,却不是对方想要的。
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这些付出就是无效付出,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精力,却无法对这段关系产生良性效果。
前段时间,李易峰主演的《动物世界》很火。他饰演的郑开司和周冬雨饰演的刘青,本来是一对惹人羡慕的小情侣。
后来因为郑开司家里突生变故,父亲从此失踪,母亲成了植物人,于是俩人的关系就变了味。
郑开司再面对刘青的时候,不知不觉产生了自卑心理,他以为刘青想要的是一个事业有成的男朋友,一个衣食无忧的家,于是产生了抵押房子赚大钱的贪念,反而被发小李军骗得倾家荡产。
他离开的那个晚上,对刘青说“找个好人嫁了吧”,刘青哭着对他说,“这个人早就出现了”。
这时候他才明白:她想要的只是一段纯粹的爱情,哪怕跟着我会吃苦受累,担惊受怕,她也无怨无悔。
在一段两性关系里,有效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不要总是让对方去猜你想要什么,直白地告诉他你的需求,也问清楚他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这样,在交往过程中才能避免供需不对等所积累的负面情绪,让一段关系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