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先生说:和自己最为契合的另一半是什么样子?
2011年的4月29日,灰姑娘嫁给王子的故事,我们这个现实世界真实上演。
凯特·米德尔顿与英国皇室的威廉王子在历史悠久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婚礼。
这件事情,不仅入选了2011年的全球十大新闻事件。
现实版灰姑娘加入豪门的故事更是流传至今。
这个故事给予了每一位适龄未婚莫大的勇气,让这些姑娘们相信自己一定也有可能嫁入豪门强户。
即使不能是世界级的豪门强户,至少也是她们家乡或是她乡的豪门强户。
但是现实往往差强人意,以至于不知道有多少对爱人,常常在夜深人静、独自一人时发问:我的另一半真的是Ta吗?我的另一半究竟应该是怎样的人?
如果你现在不是单身状态,而你的心里出现了这个问题,那么就说明你应该好好审视一下中或是婚姻中的自己和你的爱人了。
如果你现在是单身状态,心里却出现了这个问题,那么你就应该好好审视一下你自己,问问自己真正想要的和自己能要的之间是不是匹配了。
其实,男女之间的感情与关系可以说是十分的简单。
而现在的我们,为什么会觉得这个问题复杂呢?
为什么觉得找到契合的另一半很困难呢?
出现这种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字——认知。
在处理男女之间感情与关系的过程中,两个人的认知出现了问题,所以一件简单的事情,就变得复杂了。
首先,认知从自己开始。
认知自己,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哲学问题。
其实并不然。
先哲们曾经给过我们一个简单的提示。
他们创造了一个词语,叫做“门当户对”。
对,就是这个词,只是这四个字表达的内容,却并不是字面的意思那么简单。
在平时的生活中,“门当户对”这四个字更多的被理解为双方门第对等。但是这种认识,在真正的应用中却是片面的,因为门第对等仅仅是这个词的第一层含义。
更深一层的含义是这样的——这个词中的“门”与“户”其实指的是“我”与“你”这两个拥有自我意识的个体的面目。
换句话说,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最终决定了一个人成为了什么样的“门”或者说成为了什么样的“户”。
写到这里,我潜意识的感觉“门当户对”这个词中,隐含着对男女双方的暗指。
或许女者为门,男者为户。
那“我”的面目是什么样子的?
“面目”包含了很多元素,其中分为两大类,一类被成为已有基础,一类被称为欲望。
已有基础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相貌、身材等外在的元素;另一部分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内在的思想上的元素。
而欲望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期望的对方已有基础。
而“门当户对”就是我的已有基础恰好是你期望的对方已有基础,我期望的对方已有基础也恰好是你的已有基础。
“我”与“你”如果是以这样的状态成为伴侣,那么“最为契合”的程度已经完成了一半。
就像是一扇气派漂亮的门应该按在一所别墅的大门洞上。
如果这扇气派漂亮的门被按在茅草房上,估计茅草房会担心门会失窃,而门估计也会觉得自己低了身份档次。
我们继续回到认知我的“面目”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不要把这个问题上升到哲学,毕竟很多事情的本质很朴素。
我们身高、体重、年龄、兴趣爱好、得意的机能、学历、自豪的经历、目前自己的工作情况、房子的情况、车子的情况、存款的情况、父母的情况等等这些是外在的基础元素。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对社会的看法、对婚姻的看法、对人生的理解、自己的追求、平时为人处世的习惯与准则等等这些是内在的基础元素。
这些元素,是我们在遇到另一半之前,就已经建设准备的已有基础。
而我们的欲望,则要那些期望的对方已有基础也有数量繁多的单项,但是我们有一个标准来衡量对方的已有基础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欲望要求,这个标准被称为“舒适度”。
假设,单身的我,然后遇到这么一个女生:面容姣好、长发飘飘、身材恰好、有稳定的工作、啪啪完美、并且和她有聊不完的话题,那么对我来说,这个女生的舒适度是较高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舒适度是一个综合的数值。我们要用过这个标准来清楚看清自己的欲望,进而看清自己的面目,就要知道我们的舒适度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而来。
是TA的财产收入?还是TA的身世背景?
是TA的绝美容颜?还是TA的遗世高洁?
当我们弄清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就已经基本可以看清我们自己的面目,做到自我的认知了。
那么,“门”的问题,我们这时就已经弄清楚了。
那么,关于“户”的问题,我们也要进行认知。
我们通过与“户”的接触,了解“户”的面目。
以此来考察双方的“面目”是不是匹配,契合度能不能达到50%。
在“面目”彼此匹配的过程中,有一个基本的理论是无法被无视的,那就是——你是有缺陷的,所以你不可以什么都要。
这个世界上,只要是人,就是有缺陷的,所以你那个契合的人,也是有缺陷的。
缺陷很多的“门”非要按在接近完美的“户”的身上,那么结局必然会有些凄凉。
比如有一所豪华气派的府宅,需要安装一扇大门,那么就有许多扇门想来做这扇大门。其中就有一扇薄薄的木板门被安排成为了这所别墅的大门,但是这个木板门比起应该安装配备红漆铜钉大门不只是尺寸不合适,而且由于用料的原因,也不耐用、也不美观。而由于这种不匹配,同样导致了一些问题,比如不能很好的隔绝府宅内外的危险因素、门自身也由于应付不了府宅的使用强度而早早的出现需要修补的问题,最终这扇薄薄的木板门难免被换下,并经这座府宅适合安装一扇同样气派豪华的红漆铜钉大门。那这扇薄薄的木板门的去向会是哪里呢?
真实的社会毕竟不是言情剧,云泥有别才是真实社会里有的事实。(温情提示:大家可以在文学影视作品里找找快感,但是不要被洗脑沉迷啊。)
在“面目”与“面目”的匹配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自己寻找另一个自己的过程。
毕竟人与自己相处的时候,才是舒适度数值最高的时候。
认知自己,才会有更好的相遇、才会让自己舒适、才会有自身价值的最饱满的体现。
下一期,C先生会说说相遇的问题。
或者继续发散的讲讲“门”与“户”的事情。比如上文中,被替换下的薄木板门去了哪里?或者说将会去哪里?
想知道什么,留言告诉C先生吧。
C语:
C是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策划总监,在讲一件事情的时候习惯于从事情的起因开始论述。
这次开题写的《C先生说》系列将会从情侣相遇、相处、相伴、相离这一系列过程中的某些点与大家一起讨论。
可能这些点你遇到过、你经历过,也可能你还没有遇到、没有经历。
希望《C先生说》中的一些角度和想法可以给你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