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阶段塑造婴儿时间观念

  每天有无数的爸爸妈妈都在精疲力尽地和婴儿们的“拖沓”或“混乱”作战,有没有双赢的法子让大家携起手来,轻松愉快地珍惜时间、合理清醒地安排时间呢?

  培养婴儿的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父母首先要重视,态度要平和,行为要耐心,言语要温和。最重要是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定下了规矩就不能因为节假日的来临或者父母的情绪变化而变动。还要善用智慧,讲究方法,日积月累,温州宝宝的时间观念形成规律、秩序,稳定且有效,这是一个对他(她)终身有益的好习惯,千万要坚持,要相信温州宝宝,相信自己。

  婴儿时间观念形成的不同阶段

  刚出生

  此时,婴儿要面对从子宫搬家到外界的“适应期”,一切以婴儿的自然生理反应为主:饿了吃,困了睡,不舒服哭。不过即使是这个阶段的婴儿,如果能得到及时的满足,婴儿对父母的信任感会强烈些,会为日后的配合做好准备。

  满月

  婴儿醒着的时间逐渐增加到4~6小时了,开始对妈妈说话的声音熟悉了,如果妈妈足够仔细,一定能发现孩子一次能吃多少,吃的时间有多长,一次睡眠时间持续多久。这样的观察可以帮助妈妈确定每次喂奶的间歇、休息的规律,让妈妈主动来安排婴儿的作息时间。

  6个月后

  婴儿通常可以睡整晚,不再需要半夜吃奶,白天玩耍的时间也相对多了。这时,父母要增加跟孩子交流的机会,比如睡前固定的讲故事时间,或者放唱轻柔的催眠曲,都是提醒婴儿睡觉时间到了的好方法。

  周岁后

  婴儿开始行走和呀呀学语了,对爸爸妈妈的语言和动作很感兴趣。至于时间的概念,他们并不了解,但会明白婴儿肚子饿了,该出去玩了,婴儿要睡了这些具体的要求。

  2岁以后

  婴儿有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了,也会看小画书了。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来制作精美别致的小挂钟或者有图画的时间表,放上一天里具体的安排。这个时候孩子虽然对时间的几点几分还不太明白,但他已经很理解每天都有起床、洗漱、吃饭、玩耍、讲故事、睡觉等大概的项目。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婴儿的时间形成有如下规律在满月以前:婴儿负责满足自己,父母负责及时提供满足,铺垫培养时间观念的基础;

  1~6个月时: 父母应注意仔细观察,及时调整和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

  6个月~1岁时: 父母可就睡眠时间的固定,用暗示的方式给孩子逐步引入时间的概念;

  1岁~2岁时: 父母针对孩子对语言和动作感兴趣的特点,用强调和重复的方式,宣布和固定作息时间;

  2~3岁: 让婴儿做时间的主人,父母用配角的方式参与支持。

  培养小技巧

  积累有时间含意的交流词语念有关时间的儿歌“太阳光,晶亮亮,雄鸡唱三唱”、“春天春天真美丽,花儿开放笑嘻嘻”等;婴儿过生日,吹灭一支小蜡烛时,旁白:“婴儿一岁了”,吹灭第二支蜡烛,欣喜地再说“婴儿两岁了!”,让婴儿在喜悦中感受时间的变化。跟婴儿约时间出门玩耍,“婴儿,加油,吃完饭,换了鞋就可以出去玩。”让婴儿理解时间的具体指向。

  选择有感染力的睡前小故事

  如美国的图画书《月亮,晚安》,这本书教给我们一个最简单、最难以置信、最有效的“睡前仪式”:让婴儿跟房间里每一件东西道晚安,在咿呀学语的纯净的童声中,精心选择的一个个单词坠上“Good Night”,一下子就成了温柔的诗歌,孩子在这样恬淡优美的氛围中放松了,在最后一页时钟指向8:10时,幸福地入睡了。这是一本最好的将时间和睡前仪式不同声色地揉合一起的伟大的童书,适合每个父母读给自己年幼的婴儿听。

  用生动具体图像标示时间

  小挂钟时间的数字标识可以变成小床和月亮、太阳的笑脸、吸引人的餐桌、滑梯或秋千等分别代表睡觉、起床、就餐和玩耍等,指针一定是可以拨动的,由小朋友在父母或其它成人的指导下随时操作。手巧的父母,也可以制作立体的挂饰,做几个可以关闭的小门,里面分别是不同时刻的动画场景,孩子一定很乐于去打开、关上,而且愿意长期反复。

  进行感受时间长短的游戏

  请孩子闭上眼睛,然后数数,告诉他数到10 后才可以睁开眼睛,在数字的变化中体会时间的流失;也可以让孩子在垫子上单腿站立,然后夸他:“你坚持了多少多少(数字),真棒!”还可以利用给孩子量身高的刻度线,在不同的高度上分别注上日期,把时间和成长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并问一问“为什么标志变动了?”等。


  来源:孩子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