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应该成为我们的信仰
《圣经》中的这样一段话是对“爱”的最好表达,也是构筑婚姻的最好基石:
爱是恒久的忍耐,恩慈。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做羞愧之事,不谋一己之利,不轻易发怒,不计他人之恶。远不义,近真理。凡事包容,凡事信任,凡事企盼,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保罗《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
可惜很少有人能做到。我们的婚姻越来越自私。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还有谁是真正可以信赖和依托的呢?没有,一个都没有。于是,我们就不敢把自己完全交托给别人,却还美其名曰“自立”。
也许正如聪明人所调侃的,“发展自己才是硬道理”,把自己的命运交给自己掌握比较可靠稳当。但是这样一来也就失去了体验爱的机会。爱,本来就是一种牺牲,一种。和一个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分享一张床,他(她)有无数个机会可以在你最薄弱的时候把你杀死,这不是冒险是什么?
有些人自以为在婚姻中很清醒,无论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很,对自己的魅力很有自信,并且坚信即使对方变心也能做到方寸不乱。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事到临头方寸最乱的往往就是这样的男女,因为他们太自负,他们输不起。
婚姻本来就无法清醒。从理性上分析,谁能真心实意地承认自己的另一半是世上最好最合适的呢?谁都不能。如果有人愿意像追求真理一样追求所谓的最优组合,那么他(她)也就只好一辈子让自己陪伴自己。所以,婚姻是一种妥协,或者说是对自身懦弱和怠惰的姑息。生活中,你肯定能不时地“欣赏”到爱人的丑态,心底不由得泛起一丝古怪的荒谬感:“嗨,当初怎会这么冲动呢?”
这样的荒谬感能在把婚姻视为信仰的人那里得到消解。俄国著名思想家舍斯托夫说:“我信仰上帝,正因为其荒谬。”随着科技的发达和道德的沦丧,婚姻在实用的层面上逐渐失去了它存在的必要,从而凸现出它的荒谬性。几乎所有的家务都可以由机器代劳。生理上的需求则有所谓的“性伙伴”。至于沦肌浃髓的寂寞,是花样翻新的各式娱乐的“财神”。所以,新千年的人们只需寻找同一个配偶:金钱。
即使如此,仍有很多人选择了婚姻。其中大概有一部分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娶一个妻子尽管也并不便宜,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得起那一大堆家用电器再加几个“性伙伴”的。还有一部分人是令人尊敬的:他们把婚姻奉为信仰。“我的老婆不漂亮,脾气也不好,但我跟她在一起就是觉得幸福”。或者,“我丈夫要钱没钱,要地位没地位,光知道发牢骚,但我却偏偏离不了他,没有他我心里就不踏实”。——这样的人有福了。没有看似很充足的理由,更没有潜意识里残酷的计算,只是傻乎乎地相爱着,相守着,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