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家话 从相公娘子到老公老婆
称谓多变 爱意不变
古代:
当面称娘子背后称“拙荆”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施其生说,在中国古代,关系称谓均有面称和背称之分。所谓面称,就是当面喊的,背称则是跟他人言及某人时的称呼。在中国古代,男子对于女性配偶的面称,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古装戏里常听的“娘子”、“夫人”,这也的确是当时比较普遍的称呼。而女子对于男性配偶的面称则有“相公”、“郎君”、“官人”。表面上看,男女双方还算彼此尊重,可一背过脸去,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女子对于男性配偶的背称还算恭敬,叫“夫君”、“外子”,男子叫女性配偶可就有些不堪入耳了,叫“内子”尚算不错了,有的还要加上个“贱”,唤作“贱内”,也有叫“拙荆”的。后者的意思,用现代话翻译,就是“穷女人”。穷苦人家的女人没钱买金钗银钗,随便插个树根就出门了,这个树根做的钗,就是“拙荆”。但是千万别误会真的是穷苦女子,“拙荆”、“贱内”在古代可是有文化的官家人用的。
上世纪2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前
不同区域夫妻称谓有别
至于更多人熟悉的“爱人”这一称谓,据考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出现的称谓词,最早见于新文学作品之中。上世纪20年代初郭沫若写的诗剧《湘累》中,就有“九嶷山的白云哟,有聚有消;洞庭湖的流水哟,有汐有潮。我的爱人哟,你什么时候回来哟。”施其生说,鲁迅先生也曾在一首打油诗里面用过“爱人”一词。但在较早的时候,“爱人”这一称谓还没有广泛地用于对妻子或丈夫的称呼。上世纪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解放区的一些受新文化运动熏陶的知识分子开始用“爱人”指称自己或对方的配偶。而在国民党统治区,夫妻之间的称谓,则多是“先生”、“太太”。
新中国成立后
“爱人”成最普遍夫妻称谓
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一些对妇女有歧视色彩的称谓如“屋里的”、“做饭的”不再使用;而建国前在国民党统治区使用的“先生”、“太太”也不宜使用。于是“爱人”这一称谓,遍及全国。此时,“爱人”没有了“情人”的含意,只是“妻子”或“丈夫”的别称。而且,当时称呼“爱人”,是比较革命的。当然,“爱人”主要也是背称,夫妻之间,更多会直呼其名,而不会当着面就“爱人”长“爱人”短的。
改革开放后
老公老婆行遍天下
至于现今社会普遍流行的“老公”、“老婆”两词,施其生说,“老公”一词主要源于粤语,而“老婆”一词,在北方的一些地区倒也通用。在施其生的记忆中,这一现代通行的叫法,在100多年前其实就已经出现在一些传教士的文献中了。“老公”、“老婆”两词在现今的盛行与背称、面称界限的逐渐模糊有关。施其生说,粤语中称呼爸爸的词“老窦”原本是背称,在香港,一些顽皮的小朋友开始当着面称呼“老窦”。“在过去,将背称当成面称用是很不礼貌的。”施其生说。原本作为背称的“老公”、“老婆”也成为了面称,曾因带阶级色彩而消失的“先生”、“太太”,又重新从港澳地区回流至内地。
伴随着“老公”、“老婆”的盛行,“爱人”一词渐渐风光不再。在施其生看来,“爱人”一词并不符合中国人含蓄的性格特征。除了“老公”、“老婆”之外,人们还会用一些不显得太亲密肉麻的中性词指称配偶,例如“我家男人”、“我家女人”、“孩子他爸”、“孩子他妈”等。旅居加拿大的陈曲告诉记者,如果跟略懂中文的老外介绍配偶,说“这是我爱人”,很容易引发歧义,老外会以为它的意思是“情人”。调侃的也有不少:烧火婆、伙计、黄脸婆、女当家、另一半、领导、我的她、我那位、财政部长、主妇,肉麻的有宝贝、心肝、甜甜、蜜蜜。
各地夫妻称呼你都认识吗
广东:丈夫:老公、“衰佬”、“衰公”、“死鬼”等 妻子:老婆、“衰婆”
陕西:丈夫:汉子 妻子:婆姨
四川:丈夫:老公 妻子:婆娘
北方地区:丈夫:孩儿他爹 妻子:孩儿他娘;合肥阜阳一带:丈夫:孩他爹 妻子:俺媳妇、俺那口子;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称妻子为堂客
【网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