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与“菜鸟妈妈”(上)
夏季舞
写于12/22/2004 4:28:11 PM
婆婆今年五十多岁了,她自己生养了六个孩子,并以极大的耐心抚养了十个孩子(加上孙子辈的小孩),至今还在照顾二儿子家的三岁小孩。
婆婆生孩子时,因条件差,都是自己在家里生的。听说,生我老公的时候,正是湖南的三伏天,天气太热了,没办法,婆婆只好躺在竹床上生。由于已经生了四个孩子,她已经有经验了,懂得如何减轻痛苦,就用按摩的手法加上深呼吸来帮助孩子出生。(后来我翻书,现代科学“减轻痛苦”的一章里管这叫“深呼吸”法和“腰部按摩”法。)孩子太大了,血流了一地,吓得公公跑了出去!
孩子终于出生了,九斤多。按现在,肯定会剖腹!
但那时,生孩子也只能DIY。
婆婆顺利生完巨大儿,并把他们平平安安地养大,积累了无数因地制宜的“土办法”,这些生育之道在指导儿媳们时,显然非常实用。
至于带小孩,她那灵活方便的“土办法”,就更为儿媳及村子里的妈妈们所推崇了。因此,老公在我“见红”住院时,就不停地打电话向婆婆咨询,婆婆通过电话指导我们。
住院时,我们也带了一本《从到出生》的指导类书籍,但毕竟是“教条主义”,现实问题层出不穷,怎能一一按图索骥?因此,老公嘀咕:我妈能不能来北京啊?
说归说,婆婆身体大不好,而且还患有心脏病、心血管病、脑梗塞,头一晕就会随时倒下,平时家里的床头全是她盛药的瓶瓶罐罐,她会从湖南老家来北京为我侍候月子并带小孩吗?
千里进京拟大展身手 出师未捷遭网络挑战
我的小孩出生了!这个重达8斤3两的小家伙一出生就紧紧地吸吮自己的手指,做好了吃奶的准备。可是我并没有奶水,只有几滴淡黄的。
心急如焚的我在老公的搀扶下到走廊里向其他妈妈咨询,不留意着了风,回房间后当晚就有些头晕。
在8月的气候里,生了病的我,热得挥汗如雨,在夜里,再听到孩子哇哇的哭声,真是悔不当初,早知如此难受,真不该实施“造人计划”!
老公情急之下,向婆婆发出了邀请。
责任心极重的婆婆二话没说,打点行装,带上“看家本领”——土制草药和她的满腹经验,与公公取道北上。
走土路、坐汽车、坐火车,几十年来从没出过湖南山村、从未坐过火车、从没进过城的“湘妈妈”“湘爸爸”开了一次洋荤:进京!
救星来了!
我们都放心了,包括我妈妈。老公上班了,妈妈打算回家了,我也准备真正“”了。
婆婆唱主角了。
她把给宝宝带的小衣服、小帽子、小鞋一一拿出来,天啊,从一岁到七岁都有了。
她把给宝宝的什么四磨汤、一贴灵都拿出来,从治腹泻到治,都有。
……
她先给宝宝的肚脐上贴上“宝宝一贴灵”,她说这是治毛毛肚脐的;她给宝宝的衣袖上、裤腿上全都扎上小红绳,她说这是防止毛毛衣服脱滑的;……
她还要捆绑起宝宝的双腿,要防止毛毛长大后得“罗圈腿”。但是,宝宝不干了,他哭喊着三下两下就将“蜡烛包”揣开。如是者三,实在没法,婆婆只得由他。
但初为人母的我打了个问号,如果孩子真的罗圈腿了,咋办?看看我的腿,好像也不正。我问我妈妈,给我绑了没?我妈妈也着了慌,说,“好像没绑。我那时哪有经验呀,光顾着忙生产队的活了,也没人指导!”
又打电话问七大姑八大姨,统统都说绑了。但同事有生孩子的则说,没关系,那都是老一套了。
没事不信神,有病乱投医。我忽然想起曾在报纸上看过一个介绍育儿经验的栏目,里面推荐过一个网站,好像是“摇篮网”。我打开了电脑,在IE地址栏输入了这三个字。页面打开后,把所有栏目看了个遍,最后在“专家问答”的“搜索”栏里定格了。敲进“捆绑”的关键字,页面出现了很多关于该不该捆绑小孩的话题,里面有不少提问的父母正是像我一样的茫然无知。
阅读了所有有关稿件,我心中的疑问一扫而光。坚定地对婆婆说:“不用绑了,罗圈腿不是因为没绑,而是缺。人的骨头是绑不直的!”
婆婆将信将疑,但她显然对自己的权威地位输在了一个像电视一样的“劳什子”面前,颇为不爽。
而我,也对婆婆的民间育儿“手段”产生了疑问。
第二天发生的事,更是推倒了婆婆在我们心目中的“偶像”形象。
翌日,给宝宝换“宝宝一贴灵”时,我惊讶地发现,宝宝原来干爽的脐根化了脓,周边还有红肿,撕扯膏药时宝宝的哭声与那黄黄的脓给了我们极大的刺激,婆婆也急了,用湖南方言高声喊着,医院不负责任,人家都给消炎粉,他们为什么不给?!
妈妈疼得掉了泪,安抚着小宝。我把“宝宝一贴灵”的膏药说明书,反复看,并没有可以给新生儿用的字句。而医院的出院说明里白纸黑字写着“只需用70%酒精反复擦拭即可”。我急忙上网,到“摇篮网”的“专家问答”里求计。里面的文章说,新生儿脐带是个敏感部位,任何疾病都不能小视。在“新生儿如何护理”一文中,说道,新生儿的脐炎如果处理不好会引发败血症、脑膜炎等大病。
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么可爱的宝宝难道要与这么可怕的疾病沾上吗?
妈妈说,我还是去医院吧。我和妈妈快速地把宝宝包好,产后只有五天的我,没办法,只能目送妈妈独自一人抱着襁袍中的婴儿下楼、到街上打车。
婆婆仍然在喊医院不负责,而且,对我们不相信她,一味地上网、去医院大为光火。我说,妈,既然你知道宝宝“一贴灵”只能配着消炎粉用,那没有消炎粉,你为什么还用“一贴灵”呢?婆婆说了些什么,我也没听懂。但很显然,她的权威已经同她所处的那个物质贫乏、医疗水平低下、人们盲目自救的时代一起,一去不复返了。
下一篇:
写于12/22/2004 4:28:11 PM
婆婆今年五十多岁了,她自己生养了六个孩子,并以极大的耐心抚养了十个孩子(加上孙子辈的小孩),至今还在照顾二儿子家的三岁小孩。
婆婆生孩子时,因条件差,都是自己在家里生的。听说,生我老公的时候,正是湖南的三伏天,天气太热了,没办法,婆婆只好躺在竹床上生。由于已经生了四个孩子,她已经有经验了,懂得如何减轻痛苦,就用按摩的手法加上深呼吸来帮助孩子出生。(后来我翻书,现代科学“减轻痛苦”的一章里管这叫“深呼吸”法和“腰部按摩”法。)孩子太大了,血流了一地,吓得公公跑了出去!
孩子终于出生了,九斤多。按现在,肯定会剖腹!
但那时,生孩子也只能DIY。
婆婆顺利生完巨大儿,并把他们平平安安地养大,积累了无数因地制宜的“土办法”,这些生育之道在指导儿媳们时,显然非常实用。
至于带小孩,她那灵活方便的“土办法”,就更为儿媳及村子里的妈妈们所推崇了。因此,老公在我“见红”住院时,就不停地打电话向婆婆咨询,婆婆通过电话指导我们。
住院时,我们也带了一本《从到出生》的指导类书籍,但毕竟是“教条主义”,现实问题层出不穷,怎能一一按图索骥?因此,老公嘀咕:我妈能不能来北京啊?
说归说,婆婆身体大不好,而且还患有心脏病、心血管病、脑梗塞,头一晕就会随时倒下,平时家里的床头全是她盛药的瓶瓶罐罐,她会从湖南老家来北京为我侍候月子并带小孩吗?
千里进京拟大展身手 出师未捷遭网络挑战
我的小孩出生了!这个重达8斤3两的小家伙一出生就紧紧地吸吮自己的手指,做好了吃奶的准备。可是我并没有奶水,只有几滴淡黄的。
心急如焚的我在老公的搀扶下到走廊里向其他妈妈咨询,不留意着了风,回房间后当晚就有些头晕。
在8月的气候里,生了病的我,热得挥汗如雨,在夜里,再听到孩子哇哇的哭声,真是悔不当初,早知如此难受,真不该实施“造人计划”!
老公情急之下,向婆婆发出了邀请。
责任心极重的婆婆二话没说,打点行装,带上“看家本领”——土制草药和她的满腹经验,与公公取道北上。
走土路、坐汽车、坐火车,几十年来从没出过湖南山村、从未坐过火车、从没进过城的“湘妈妈”“湘爸爸”开了一次洋荤:进京!
救星来了!
我们都放心了,包括我妈妈。老公上班了,妈妈打算回家了,我也准备真正“”了。
婆婆唱主角了。
她把给宝宝带的小衣服、小帽子、小鞋一一拿出来,天啊,从一岁到七岁都有了。
她把给宝宝的什么四磨汤、一贴灵都拿出来,从治腹泻到治,都有。
……
她先给宝宝的肚脐上贴上“宝宝一贴灵”,她说这是治毛毛肚脐的;她给宝宝的衣袖上、裤腿上全都扎上小红绳,她说这是防止毛毛衣服脱滑的;……
她还要捆绑起宝宝的双腿,要防止毛毛长大后得“罗圈腿”。但是,宝宝不干了,他哭喊着三下两下就将“蜡烛包”揣开。如是者三,实在没法,婆婆只得由他。
但初为人母的我打了个问号,如果孩子真的罗圈腿了,咋办?看看我的腿,好像也不正。我问我妈妈,给我绑了没?我妈妈也着了慌,说,“好像没绑。我那时哪有经验呀,光顾着忙生产队的活了,也没人指导!”
又打电话问七大姑八大姨,统统都说绑了。但同事有生孩子的则说,没关系,那都是老一套了。
没事不信神,有病乱投医。我忽然想起曾在报纸上看过一个介绍育儿经验的栏目,里面推荐过一个网站,好像是“摇篮网”。我打开了电脑,在IE地址栏输入了这三个字。页面打开后,把所有栏目看了个遍,最后在“专家问答”的“搜索”栏里定格了。敲进“捆绑”的关键字,页面出现了很多关于该不该捆绑小孩的话题,里面有不少提问的父母正是像我一样的茫然无知。
阅读了所有有关稿件,我心中的疑问一扫而光。坚定地对婆婆说:“不用绑了,罗圈腿不是因为没绑,而是缺。人的骨头是绑不直的!”
婆婆将信将疑,但她显然对自己的权威地位输在了一个像电视一样的“劳什子”面前,颇为不爽。
而我,也对婆婆的民间育儿“手段”产生了疑问。
第二天发生的事,更是推倒了婆婆在我们心目中的“偶像”形象。
翌日,给宝宝换“宝宝一贴灵”时,我惊讶地发现,宝宝原来干爽的脐根化了脓,周边还有红肿,撕扯膏药时宝宝的哭声与那黄黄的脓给了我们极大的刺激,婆婆也急了,用湖南方言高声喊着,医院不负责任,人家都给消炎粉,他们为什么不给?!
妈妈疼得掉了泪,安抚着小宝。我把“宝宝一贴灵”的膏药说明书,反复看,并没有可以给新生儿用的字句。而医院的出院说明里白纸黑字写着“只需用70%酒精反复擦拭即可”。我急忙上网,到“摇篮网”的“专家问答”里求计。里面的文章说,新生儿脐带是个敏感部位,任何疾病都不能小视。在“新生儿如何护理”一文中,说道,新生儿的脐炎如果处理不好会引发败血症、脑膜炎等大病。
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么可爱的宝宝难道要与这么可怕的疾病沾上吗?
妈妈说,我还是去医院吧。我和妈妈快速地把宝宝包好,产后只有五天的我,没办法,只能目送妈妈独自一人抱着襁袍中的婴儿下楼、到街上打车。
婆婆仍然在喊医院不负责,而且,对我们不相信她,一味地上网、去医院大为光火。我说,妈,既然你知道宝宝“一贴灵”只能配着消炎粉用,那没有消炎粉,你为什么还用“一贴灵”呢?婆婆说了些什么,我也没听懂。但很显然,她的权威已经同她所处的那个物质贫乏、医疗水平低下、人们盲目自救的时代一起,一去不复返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