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我
父亲已经七十一岁了,是个心胸开阔、沉默寡言的人。
父亲是农家子弟,行大,有四个弟弟一个妹妹,因家贫,不满十七岁就到天津当学徒挣钱养家。解放后,去了山西太原,在商业部门工作。五年之后,为了爷爷奶奶,调回家乡。
因是旧式家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亲十七岁娶亲,为了逃开这次婚姻,父亲八年没敢回家。想来,当时的父亲也有着他年轻瑰丽的梦吧。回家之后,看着奉养老人照顾弟、妹多年的妻子,父亲惟有接受。后来,妻子死于产后风,留下了三个孩子。因为上有老下有小,还要挣钱帮弟弟们盖房娶媳妇,忙得四脚朝天的父亲决定续弦娶妻。母亲小父亲很多岁,有文化,人样子漂亮,且是初婚,肯下嫁的唯一原因是父亲是共产党员,根红苗正,当时姥爷由于曾在伪满州的学校教书每天都挨批受斗且连累了一家子的人,为此,婚后的父亲也经常写检查。我出生时,大哥已十八岁,二哥三哥分别是九岁、五岁。母亲的角色很难,上有虎视耽耽的公公婆婆,下有三个前房孩子,四个小叔一个小姑,再加上四个灵牙厉爪的弟媳,非常受气。时间一长,母亲的脾气越来越坏,我记忆中的母亲没有笑脸,除了哭就是吵。父亲知道母亲的难处,但又不便数说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及哥哥们的不是,只有默不做声。
哥哥们至今仍不谅解父亲的续弦,也从未对母亲叫过一声“妈妈”。因是中年得女,父亲对我颇为喜爱,但为了不刺激三个哥哥,父亲总是刻意和我保持一定的距离,直到现在,我和父亲在交流沟通时都不能和谐。况且,当时父亲每天忙的就是出差跑外甚至还有什么抗旱防洪,一个月父女也难得见面。
因为经济条件差,父母曾一度住在姥姥家,儿时最早的记忆就是舅舅家的表兄表弟朝我吐口水:“呸呸呸!这是我们家,滚到你自己家去!” 想来当时的父亲也有着太多的压力吧。终于,在我上小学二年级时,搬进了自己的家,自此,除了春节,我从不去舅舅家。那时,父亲总能找到一些“副业”,用烙铁烫塑料袋啊,做钢窗卡子啦,我的业余时间也都给了这些“家庭副业”,利润虽小,毕竟能添补些家用。但此时母亲和哥哥的战争依然连绵,最严重的一次二哥举着菜刀要砍母亲,颤栗的我跑到街上哭喊“救命啊!杀人啦!”从那之后,我变得愈加落寞,每天不爱说不爱笑,除了上学、去厕所,我只是躲在家里,如果来了客人,我就躲到厨房,即便是走在街上,我也不敢东张西望,只敢看自己的鞋尖儿,因为我觉得无脸见人。直到现在,我依然爱待在家里,依然客人。
封闭的自己总是想不明白“为什么生我”这个问题,曾经夜半拼命撞墙,希图能得脑震荡变成傻子;也曾经在大雨滂沱的夜晚站在院中,渴望淋成肺炎死掉,但言情小说里的结果从未发生,令我甚为泄气。同时也惊觉父亲眼神中的爱怜早已不见,代之而来的是沉沉的让我承受不起的愧疚,我不知道父亲是否觉察了我的行为,但我不再尝试。
刚上初一没几天,被班主任单独留下,当时父亲是什么局的批发部经理,班主任希望通过父亲买到几方红松,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木头的计量单位是“方”,惴惴不安的我捱了两天才嗫嚅着向父亲说起,结果是“没门儿”,全然不管我的处境,那是父亲对我发过的唯一一次脾气,班主任一年没理我,直到初二换了个班主任我才松了口气。
一九九零年夏天,我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印象中,那是父亲最高兴的一次,大有“爷娘妻子走相告”的感觉,以至于我连连愧疚,暗恨自己为什么没能考上清华北大让父亲再多一些快乐。
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六十岁退休后,和母亲开了一个小铺卖些机器配件,这样能多些钱娶媳妇和供我上学。在我工作的第二年,父亲被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晚期,因已全身扩散只能定期化疗,每次短短的住院期间是我和父亲共享的快乐时光,每天精心做两个菜买几枝康乃馨坐车到医院,看父亲陪父亲散步,平淡舒服,唯一的遗憾是他的病。
又是五年过去了,可能是父亲心胸开阔的原因,他从不把自己的病放在心上,依然每天操劳他的小铺子,依然能一口气骑自行车到近百里的地方去要帐,至今,他的病都控制得很好,这一点很令人高兴。其实,父亲的忙碌只是为了不在经济上拖累自己的儿女。
昨天,母亲收拾旧箱子,竟然找出了父亲的一张文凭:人民大学的大专学历,仔细一问才知道年轻时的父亲工作之余曾上夜校专攻商业。由此看来,父亲的事我知道得实在是太少了。
父亲是农家子弟,行大,有四个弟弟一个妹妹,因家贫,不满十七岁就到天津当学徒挣钱养家。解放后,去了山西太原,在商业部门工作。五年之后,为了爷爷奶奶,调回家乡。
因是旧式家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亲十七岁娶亲,为了逃开这次婚姻,父亲八年没敢回家。想来,当时的父亲也有着他年轻瑰丽的梦吧。回家之后,看着奉养老人照顾弟、妹多年的妻子,父亲惟有接受。后来,妻子死于产后风,留下了三个孩子。因为上有老下有小,还要挣钱帮弟弟们盖房娶媳妇,忙得四脚朝天的父亲决定续弦娶妻。母亲小父亲很多岁,有文化,人样子漂亮,且是初婚,肯下嫁的唯一原因是父亲是共产党员,根红苗正,当时姥爷由于曾在伪满州的学校教书每天都挨批受斗且连累了一家子的人,为此,婚后的父亲也经常写检查。我出生时,大哥已十八岁,二哥三哥分别是九岁、五岁。母亲的角色很难,上有虎视耽耽的公公婆婆,下有三个前房孩子,四个小叔一个小姑,再加上四个灵牙厉爪的弟媳,非常受气。时间一长,母亲的脾气越来越坏,我记忆中的母亲没有笑脸,除了哭就是吵。父亲知道母亲的难处,但又不便数说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及哥哥们的不是,只有默不做声。
哥哥们至今仍不谅解父亲的续弦,也从未对母亲叫过一声“妈妈”。因是中年得女,父亲对我颇为喜爱,但为了不刺激三个哥哥,父亲总是刻意和我保持一定的距离,直到现在,我和父亲在交流沟通时都不能和谐。况且,当时父亲每天忙的就是出差跑外甚至还有什么抗旱防洪,一个月父女也难得见面。
因为经济条件差,父母曾一度住在姥姥家,儿时最早的记忆就是舅舅家的表兄表弟朝我吐口水:“呸呸呸!这是我们家,滚到你自己家去!” 想来当时的父亲也有着太多的压力吧。终于,在我上小学二年级时,搬进了自己的家,自此,除了春节,我从不去舅舅家。那时,父亲总能找到一些“副业”,用烙铁烫塑料袋啊,做钢窗卡子啦,我的业余时间也都给了这些“家庭副业”,利润虽小,毕竟能添补些家用。但此时母亲和哥哥的战争依然连绵,最严重的一次二哥举着菜刀要砍母亲,颤栗的我跑到街上哭喊“救命啊!杀人啦!”从那之后,我变得愈加落寞,每天不爱说不爱笑,除了上学、去厕所,我只是躲在家里,如果来了客人,我就躲到厨房,即便是走在街上,我也不敢东张西望,只敢看自己的鞋尖儿,因为我觉得无脸见人。直到现在,我依然爱待在家里,依然客人。
封闭的自己总是想不明白“为什么生我”这个问题,曾经夜半拼命撞墙,希图能得脑震荡变成傻子;也曾经在大雨滂沱的夜晚站在院中,渴望淋成肺炎死掉,但言情小说里的结果从未发生,令我甚为泄气。同时也惊觉父亲眼神中的爱怜早已不见,代之而来的是沉沉的让我承受不起的愧疚,我不知道父亲是否觉察了我的行为,但我不再尝试。
刚上初一没几天,被班主任单独留下,当时父亲是什么局的批发部经理,班主任希望通过父亲买到几方红松,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木头的计量单位是“方”,惴惴不安的我捱了两天才嗫嚅着向父亲说起,结果是“没门儿”,全然不管我的处境,那是父亲对我发过的唯一一次脾气,班主任一年没理我,直到初二换了个班主任我才松了口气。
一九九零年夏天,我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印象中,那是父亲最高兴的一次,大有“爷娘妻子走相告”的感觉,以至于我连连愧疚,暗恨自己为什么没能考上清华北大让父亲再多一些快乐。
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六十岁退休后,和母亲开了一个小铺卖些机器配件,这样能多些钱娶媳妇和供我上学。在我工作的第二年,父亲被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晚期,因已全身扩散只能定期化疗,每次短短的住院期间是我和父亲共享的快乐时光,每天精心做两个菜买几枝康乃馨坐车到医院,看父亲陪父亲散步,平淡舒服,唯一的遗憾是他的病。
又是五年过去了,可能是父亲心胸开阔的原因,他从不把自己的病放在心上,依然每天操劳他的小铺子,依然能一口气骑自行车到近百里的地方去要帐,至今,他的病都控制得很好,这一点很令人高兴。其实,父亲的忙碌只是为了不在经济上拖累自己的儿女。
昨天,母亲收拾旧箱子,竟然找出了父亲的一张文凭:人民大学的大专学历,仔细一问才知道年轻时的父亲工作之余曾上夜校专攻商业。由此看来,父亲的事我知道得实在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