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五分钱

乐清网_亲子_讲故事_ 2015-03-03 转载自:乐清网
二年级的学生走在放学的路上,随脚踢动着石子或树棍,细瘦的身体使他看上去十分孱弱。但他的眼睛却幼鹿一样灵敏,走在前面的一个大人从裤袋里掏东西,带落出来的一枚镍币被他紧紧地攫住了。

他的目光随着那枚镍币在路面上弹跳,又划着优美的弧线滚动,最终轻缓地翻倒定住。他走上前去,一只脚踩上去的同时,已经看清了它的图案和面值。那个大人是要抽烟,他停下点火,甚至还不经意地回头看了孩子一眼。那一瞬间孩子的心开始怦怦急跳,脸上明显红了,他在犹豫着是否把硬币还给人家,但已经做出的遮掩举动阻止了他的想法。后来,等他能从容地把那枚硬币攥在手里的时候,又有一些歌声和故事在耳边回响。一种犯罪感使他无比羞愧。

那个孩子就是我,在1973年的夏天,我第一次得到不是来自于父母手中的五分钱。

不知别人是否有这样的经历,但在这里我不想谈论道德感。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时时把那枚意外的收获拿出来把玩,盘算怎样享用它的乐趣已然把隐隐的愧疚冲淡了。

星期天一早,我兴冲冲地来到街上,最初的想法很明确,就是要用这五分钱再去看一遍《智取威虎山》。杨子荣打虎上山以及与八大金刚斗智斗勇的片段,无疑是最吸引人的了:他把驳壳枪一甩,便把老虎打死了,只见声音不见影的抽象处理,把我稚嫩的调动得分外活跃;而他与八大金刚的那段黑话对白更是被我熟记于心——“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你脸怎么红了?”“精神焕发!”“怎么又黄了?”“防冷涂的腊!”……这种节奏铿锵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语言,开启了我对另外一种世界的最初探寻。

然而我又从排队买票的行列里退了出来。电影已经看了,而不远处悠扬的叫卖声却是那么充满诱惑:“小豆——奶油冰棍儿——”冰棍我当然吃过,但家里拮据的生活使我只对小豆冰棍留有印象,说白了那只是有点颜色有点甜味的冰块。而乳白的、润滑的、甜腻的奶油冰棍,是多么令人向往呵。

我开始了艰难的定夺。一会儿在冰棍车前转悠,一会儿又转头去看票房;我嗅闻到奶油那芳香的气味,又担心电影票被人买光了;我甚至再一次去排队买票,又再一次从队列里离开。终于,那枚已被我攥得粘湿的硬币变成了一种事实——一支奶油冰棍。但事情远未结束,当我贪婪而又小心翼翼地吮咂着冰棍时,影院里开映的铃声传了出来,那时候,我泪水上涌,险些哭了。

多年后我才知道,那并不是后悔。如果我选择坐进电影院里,也会有同样的怅惘失落。

如今我的儿子也会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歌了,但他还远未到能够听懂这个故事的年龄。我当然会在合适的时间给他讲,关于童年,关于生活,关于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需要以及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也不妨讨论一下人类的道德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不再会通过一枚五分钱的硬币来感受到这些,他会带着一种轻松诙谐的态度来看待我的遭遇。这究竟是悲哀还是庆幸,我无法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