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天赋可以被培养
科学家们对11个半月大的婴儿进行观察试验,让婴儿坐在母亲腿上观察表演。演出的第一幕是从一个蓝色的吊箱里吊起一个橘黄色的大块物件,让橘黄色块缓慢地穿过舞台,然后重新放回箱子里。如此重复6次。第二幕与此相似,只是橘黄色块小了一些。结果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男婴儿似乎根本注意不到物块之间的大小差异,而女婴儿在看到变小了的色块时立刻显得十分激动,并发出各种表达情绪的声音。这个科学实验证实了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即女婴儿的骨骼、肌肉和神经发育比男婴儿快。因此,女婴儿通常说话比男婴儿早。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认为女孩的左脑神经比男孩发育得快,而左脑分管语言能力,直接影响婴儿使用词汇、拼写和记忆事物的能力。正因为如此,女婴儿在分辨橘黄色块时比男婴儿更为敏感。
橘黄色块实验说明婴儿存在性别差异。不仅如此,同一性别的婴儿在生理、心理等各个方面也都存在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具体体现在幼儿心理与生理上的发展速度因人而异,所以儿童成长阶段的进程也会各自不同。尽管婴儿之间的这种差异显而易见,但是他们都有个相同点就是:为了使身心健康成长,从胚胎个体开始,就会有很多的内在而非外显的需要出现,“内在需要”会导致“个体”主动地去寻寻觅觅,找它要的“东西”,以达到其迅速成长的目标(例如刚出生的婴儿肚子饿了,他会用嗅觉找奶香,用嘴唇去找奶头,根据自己的“内在需要”解决饥饿的问题)。
婴儿不是一个被动的空容器,需要大人去填塞,相反,婴儿会因“内在需求”而主动探索周围的世界,获得他需要的一切。及时观察到婴儿的“内在需要”,尊重婴儿的这种需要,并施以援手,为婴儿创造适合他成长的外部环境,爸妈就可以最恰当的方式帮他好好地长大成人!就教育的立场来说,大人能做的,是根据婴儿的实际情况,提供给他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任由婴儿在其中自由地选择,从而使婴儿不受干扰地满足他的内在需要,使生命能够自然地发展,一步一步建构成一个完美的人。
婴儿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予他什么,就像植物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我们就该为它们提供这一切。顺乎自然就是最大的真理。
婴儿神经系统的塑造取决于他成长的环境,就好比植物趋光一样。植物的趋光取决于它的遗传基因,至于植物究竟朝着哪个方向生长则取决于阳光来自哪个方向,后天的培养就是早期教育的阳光。婴儿天生具有早期学习的潜能,爸妈的责任就是创造条件,紧跟婴儿的需要把他的潜能发掘出来。
虽然遗传基因不可更改,但是适当的早期教育可以创造差异,也就是说是被培养和激发的,而不是被发现的。早一天让婴儿开始早期学习,就可以早一天挖掘出婴儿的潜能,激发婴儿的特殊天赋。一旦错过了婴儿某种技能发育的敏感期,婴儿就可能面临很多的问题。只要跟着婴儿的需要走,不管这一切是否与育儿指南相符,我们都可以坚定地说上一句:我们没有错!
对婴儿来说,文字不是一种符号,它仅仅是平面的比较特别的物体而已。既然如此,识字与识物又有什么区别呢?识字的活动又何必因为婴儿年龄太小而一棍子打死呢?只要婴儿感兴趣,为什么不可以满足他的要求?想想孔子,想想孔子的因材施教,我们跟上古人的步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