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孩子智力开发的导师
0~1 岁是婴儿成长的第一个敏感期,这一时期,除了是身体迅速成长的高峰期以外,也是婴儿脑部成长的高峰期。要抓住这个人生的关键期,让婴儿的身体和智力都得到优良的发展,就要为婴儿提供丰富多元的外部刺激,而包罗万象的大自然,就是婴儿认识世界最好的一本天然的教科书。
因为只有大自然能够为婴儿提供丰富多彩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刺激,促进孩子的感知觉全面发展。
就拿视觉来说,视觉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感觉,我们所获得的外界信息,至少有8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新生儿出生后几个月内,大脑控制视觉和其他感官信息的区域处于“疯狂发育期”。尤其是头半年,是视觉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最重要的时期。如果长时间呆在屋内,无论父母给婴儿提供多少新鲜玩具,在墙上挂多么美丽的图画,家里布置得多么漂亮,能够给婴儿形成的视觉刺激都是有限的。而大自然既有红花绿树,又有鸟鸣鱼游,可以看到蓝天白云,也可以看到河流清溪。经常看到大自然的风光,对于丰富婴儿的视觉经验、促进婴儿认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任何一间教室,可以像大自然这样,为婴儿提供内容如此丰富又如此有趣的学习环境。
大自然就在身边找一说到走进大自然,许多父母就会顾虑重重,提出一堆不可行的理由,例如:“婴儿太小,带出去不安全。“或者:“工作太忙,哪里有时间带婴儿出去呢?“其实婴儿在满1 个月后,就可到户外活动。要接触大自然,未必非要出动全家三代人长途跋涉,专程去到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景区才算达到目的。这样不仅父母吃不消,婴儿也辛苦。大可以善用条件,因地制宜,在身边的小环境里寻找一个微缩的大自然。例如,小区的花园,对于见多识广的父母来说,虽然谈不上什么风景,但对于刚刚开始认识大千世界的小婴儿来说,这个小花园也是一个大观园了,花草树木,蓝天白云,一应俱全。如果在小区花园里转得乏味了,离家比较近的广场、绿地或公园,也是很好的认识大自然的场所。
把大自然带回家
不在户外的时候,是不是就不能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呢?动一动脑筋,父母还可以把大自然带回家。可以时常在家里插一些新鲜花束,也可以在阳台上种植一些绿色植物,养几尾金鱼。买回来的蔬菜水果,甚至在海边捡到的贝壳石头,都可以作为大自然的一个部分呈现在婴儿眼前。虽然家里面能够再现的大自然元素有限,但只要父母们肯动脑筋,完全可以在家里为婴儿创造一个小小的自然角落。不过,一定要记得经常更新和增加这个角落里的元素哦!
看听闻触摸,教婴儿全方位感知大自然
阅读大自然这本书,可不是简单地在公园里走走就可以完成的。要让婴儿更多地从大自然中获益,父母还要适当地做一些引导。
在视觉方面,父母在抱着婴儿看事物的时候,可以用言语提示婴儿多注意不同的对象,还可以描述对象在色彩和形状等方面的特征,例如:用手指着树说,这是绿色的树。看到年长的人说,这是奶奶,那是爷爷。
父母还要多引导婴儿用其他感官来认识事物。譬如,可以摘一片叶子揉碎来让婴儿闻闻它的气味,适当的时候,还可以让婴儿用小手轻轻触碰不同的对象,体会各种对象不同的质感,婴儿一边触摸,父母就一边说出是什么样的质感,例如:“水是凉的,软的”,“石头是硬的、冷的”,等等。
倘若是能够食用的东西,父母也可以在确认清洁的情况下,让婴儿尝尝滋味是怎样的。
无论是调动哪一种感官参与观察和体验,父母的言语指导都是不可或缺的。父母要尽量用清楚又仔细的语言向婴儿描述对象的特征,这既能帮助孩子加深认识,又是一个和孩子交流和沟通情感的好办法。
让婴儿在安全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和大自然亲密接触,也要注意健康和安全,毕竟婴儿还小,免疫力和抵抗力尚弱,父母们要格外注意如下几点:
1. 对于刚满月不久的婴儿,准备头一次带出户外时,要有一定的过渡措施。开始时可以打开窗,让婴儿以此方式与空气接触。之后慢慢过渡到带婴儿出门的阶段,开始在户外活动的时间不要太长,每次5 ~ 10 分钟较为适合,其后再逐渐增加在户外停留的时间长度;
2. 在户外活动要注意保暖和通风,夏天要注意防晒,要及时补充水分,让婴儿多喝水;
3. 抱婴儿游玩的时候最好采用是让孩子面朝前,背靠母亲胸腹部,母亲一手托臀部,另一手环绕孩子腰部的姿势,这样方便孩子头部转动观察;
4. 在家里创设自然小角落的,如要养一些小动物,又顾虑精力不够的,可优先考虑鱼、龟等动物,这类动物安静、易养。
育儿成本计算器可以轻松准确的进行育儿成本计算。孩子从孕育到出生再到以后的成长,每天都需要花钱,越来越高的育儿成本,让爸爸妈妈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