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新生儿有必要做听力筛查?
问:我的婴儿特别健康,为什么还得做?
健健康康的足月儿是否有必要做听力筛查呢?麦飞介绍道,所有的都有必要做筛查。
几年前,美国规定只有属于11种高危状况的婴儿才需要接受听力筛查,这些情况包括: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儿、唐氏综合症儿、住ICU病房超过2天的婴儿、乐清产妇孕期使用过耳毒性药物、乐清产妇孕期受到过风疹病毒等等。但医务人员后来发现此做法会造成漏筛,约一半的听力损伤发生在正常小孩之中。因而,美国于2003年修改规定,要求所有新生儿都需要筛查。
我国卫生部于2009年颁布第64号令《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常规项目。即使在小地方医疗没筛查条件,也建议转到有条件的医院。
目前,我国的山东省、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为免费筛查,广东省还不免费,一次筛查的收费约90元,公费医疗可报销。
问:筛查“通过了”,代表孩子一辈子不会耳聋吗?
婴儿做听力筛查后,如果检查结果正常,家长往往会说“我孩子耳朵正常”,麦飞认为这个说法并不严谨,正确的表述应该是“通过检测”。
这是因为,听力筛查检测的是耳蜗功能,可谓找出“先天听力损失”者,通过了这项检测,仅代表孩子的双耳没先天缺陷,不保障后天耳聋。比如,孩子患脑膜炎、中耳炎均可影响耳神经,造成耳聋。
耳聋具有病因复杂、种类繁多等特点。所以,通过听力筛查的家长也别完全没有防范意识,如果孩子出现电视的音量大,大声说活等问题得考虑是否有听力异常。
问:听力筛查会不会损害孩子的耳朵?
听力筛查方法是将小耳机放入孩子的耳朵,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等方法,对新生儿的听觉系统进行初步评估。这种检查是无创伤的,检查的时间也很快,不会对耳朵造成损害。
问:如果检测显示“未通过”,代表婴儿是“聋儿”吗?
千万被以为“未通过”就是“聋儿”,只要及时给予相应的听力干预,最终使大部分听障患儿能正常地说话、听声音,完全可以做到聋但能听到声音,聋但不哑。
麦飞介绍,首先,判定婴儿听力是否有异常要经过多次检查,这个流程一般是:在婴儿出生后2~7天进行听力筛查,如果初筛不通过,可以在婴儿42天大的时候再进行复筛;如果复筛还不通过,应在3个月龄内行听力学诊断、评估。如果这时还确定小孩的听力不正常,就得查找原因,针对原因区别治疗。
对不同程度的耳聋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轻度听力损伤者只是有些低音听不清楚,这类孩子可以不用干预,家长只需跟孩子多交流,通过语言干预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就可以了(因为听力会影响语言能力)。当然,如果对声音要求高者也可以配助听器;中度听力损害的孩子可以一辈子佩戴助听器;重度听力损伤患儿如果戴助听器效果好,就可以一直戴助听器,如果效果不好则可以植入人工耳蜗;极重度患儿基本听不到声音要植入人工耳蜗,目前,人工耳蜗(内耳的替代装置)一般由政府、残联、慈善机构免费出资提供。
家长别灰心丧气,麦飞介绍了个他接触的患者,这个孩子在2003年出生,被确诊为重度听力损害,一开始戴助力器但效果不理想,于是在1岁做了人工耳蜗手术,后来经过语言训练,两三岁入读幼儿园后,她已经达到正常小孩说话的水平,后来到小学读书,还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发音标准完全听不出异常。
名词解释
新生儿听力筛查
孩子出生后,通过一些检查手段等对新生儿的听觉系统进行初步评估,以判断孩子的听觉系统发育是否正常的一种筛选方法。
一旦发现孩子有听觉问题,能及早通过助听器、人工耳蜗等方式及时干预,使其听觉系统受到应有的声音刺激,不断发育完善,让听力和语言能力达到或接近健康儿童的水平。
因为,听觉损伤的婴幼儿开始治疗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岁,不然,康复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婴儿听外界声音的能力减退或丧失,获得语言的能力也会随之减退或丧失,可发展为终身残疾——聋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