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
一个读者留言说,几年前她在电子元件工厂做外贸员,经常与工厂里的流水线工人打交道。
他们大多很年轻,有的刚满18岁,每天站在流水线前干着相同的工作,从早8点到晚8点。
被问到为什么在本该上学的年龄出来打工”,除去一部分人是因为家境贫寒,出于无奈需要贴补家用,大多数人的回答是:上学太痛苦,不如打工赚钱来得容易。
在知乎的一个问题下,题主的两个朋友,一个因为不愿意背一本20页的手册放弃6000左右的销售工作,改去做月收入2000左右的服务员;另一个宁愿打游戏脏话游戏术语满天飞,也不愿意去图书馆丰富人生。
他疑惑,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这问题的答案,有无奈,也该有反思。
1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受到生活的苦是被动的。
无论是否努力,无论是否抵抗,虽然生活的苦也会变化,但必须应对的这种苦痛,久而久之会让人变习惯”。
被麻痹后,知道这样的煎熬一定会来,那等着应付就好了。
而学习的苦,是在于人要逼着自己开辟新的痛苦领域。在生活的苦会如约而至的基础上,这看似是在给痛苦加码。
宁可习惯日复一日的痛苦,也不想被痛苦锤醒,是人想待在舒适区”的惯性。
在生活面前,每个人都有多种选择。选择虽没有对错之分,却有利与弊之分。
同一件事情,对不同的人来讲,他们眼里的利与弊是不同的。
在那位朋友的眼里,背书带来的痛苦远远大于服务员加班的艰辛,所以他选择了退居其次,宁愿工资低,也不愿用背书的苦来折磨自己。
我们在每个阶段的看法都不一样,或许他以后会后悔自己当年没好好读书,后悔放弃了第一份好一点的工作,但如果没有找到真正的根源问题,那他在现在的阶段里,依旧会做出类似的选择。
我刚进大学的时候,也和同学一样,想要把被高中埋没的雄心壮志给展现出来,于是周末忙于各种兼职。可等到期末考试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学习成绩和别人差了好大一截。班上学霸拿的奖学金,居然比我兼职一学期还要多得多。
这种辛苦是得不偿失的,当初因为学习上不如别人,所以我才想在其他方面把面子挣回来。因为觉得学习很难,所以选择了尝试生活的其他过法。可事实上,生活的每一种过法,都有它的难处。
2
年轻的时候,我们的心智都还没有成熟,对世界的认知都还停留在比较粗浅的阶段。所以我们分不清吃生活的苦和学习的苦,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在成长经历中,能被觉察到的、或是无意间接触的信息,都在无形中影响人当下如何思考,怎样反思以前的经历,如何对未来产生把控。
在此之前有实验人员将跳蚤扔进罐子里,它们跳起的高度是自己身高100倍以上。
但如果用一个玻璃罩罩住跳蚤,它们跳起的高度就只能保持在玻璃罩高度以下。三天后,即便打开盖子,也没有跳蚤跳出来。
而人在某一个阶段内,在遇到困难时,会习惯性地憧憬圈子之外的东西。于是,在本该好好学习的年纪里,选择辍学打工的人不在少数。
排除环境因素,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他们自身。由于不愿意吃学习的苦,以至于觉得学习越来越苦,而除了学习之外都是美好的。被这种厌学情绪所主导,就容易产生辍学挣钱的想法。可真正走上社会才发现,学习的苦,真的无法和生活的苦相提并论。
3
不得不承认一个更现实问题的存在:通过学习改变命运越来越难,所以很多人选择不吃学习的苦。
而关于这个问题其中一位点赞最高的答主特雷西亚是这样诠释的:
生活的苦难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无论如何只要还生存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学习的痛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的丰沛的感情,这不妨叫锐化。
张泉灵老师也说过一句话: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和你说。
生活里的苦,总是躲不掉的,该吃的苦,一分都不能少。那些年你厌恶学习逃的课,总会在某一天的生活里,让你加倍奉还。那些你曾经躲过的学习上的苦,总会在某一天的生活里,让你苦不堪言。
4
生活和学习,实际上是分不开的。
正如一个人,有了身体和心灵,才算完整。
生活的苦和学习的苦,都是我们脚下的必经之路。
单词背不进去,再忍一忍,坚持一下;明天要用的ppt还没做好,熬熬夜,把它顺利完成;老板让我做财务分析,可我没学过啊,没关系,可以马上开始学
我不会,但可以学。
我怕苦,但不怕吃苦。
学习和生活吃点苦都没关系,最怕的是,有时候生活连吃苦的机会都不给你,就让你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