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放一放手,孩子就独立了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我问过很多家长,你希望你的孩子长大后是什么模样。
很多家长都说,我希望孩子能够独立起来,不靠我们就好。
这是众多家长朴实的心愿。
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保护过度。
当养育者把一个孩子照顾得无可挑剔时,其实也就让这个孩子失去了一个人在成长中的诸多能力。
小一点是不会穿衣,吃饭;大一点是不会做饭,洗衣;成人之后是不会和人相处,不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感受,缺乏同理心。
有一个高中生的妈妈和我谈到儿子的生活习惯,她对我说,我那儿子太懒了,住校一个月自己不洗衣服,每次放假都会拖一箱子脏衣服回家,我要洗整整一下午。这其中还包括贴身衣服。
当我直接问到,为什么你不让他换一件就洗一件?这位妈妈马上回绝我的提议,说,他学习那么忙,哪有时间洗衣服。再说,从小到大,他都没洗过衣服,又怎么能洗得干净?
我未置可否。我不相信一个高中生洗不干净自己的衣服。即使不会洗衣,也是可以学习的吧。
父母心疼孩子,想要帮助孩子做得更多,这是一种爱孩子的心情,但这份爱是否能让孩子在属于他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当,更踏实,更独立,这取决于养育者是否会对自己的养育方式有足够的反思和觉察。
当然,没有父母真心想让孩子失去独立能力,但无意识的行为常常让我们的想法和结果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所以,当面对着一个个可以让孩子独立的机会,面对着一个个可以让孩子能力变强的时机,作为家长,需要保持充分的敏感和智慧。
01
尊重孩子每一次想要自己做的机会。
还记得儿子刚开始学习扣纽扣的时候,小小手把每一个纽扣全部放在洞口颇费了一些时间。
有一天,我着急出门,实在没有耐心等待他一颗一颗慢腾腾的扣纽扣。于是,二话不说,不和他商量,也不等他反应过来,飞快的帮他把纽扣扣好了。结果,当儿子反应过来,发现纽扣都被我扣好了之后,他哇哇大哭起来。这下,我才发现自己捅了马蜂窝,他哭得声嘶力竭。
我不但无法以这样的方式出门,还得去安抚他的情绪,给他赔礼又道歉。
直到我把我扣好的纽扣全部解开,他才停止了哭泣,用他的小手一颗一颗,依然如蜗牛爬的速度把所有的扣子归位,他才心满意足的和我出了门。
从那以后,我尽量控制住自己想要帮他的欲望,只要他想自己做,我都袖手旁观,除非他实在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我才会稍微的帮他一点点忙。
对于孩子来说,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但依然需要得到养育者的尊重。
这份尊重,包含了一份信任,相信孩子能够自己搞定自己的事,相信他的能力可以在一次次尝试中,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中慢慢发展起来,更相信他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想要实现自己价值的内在动力。
当他从一次次独立完成的事件中获得成就感时,他才能对自己的能力更加确定,也就是在这样确定的过程中收获的笃定,他才成为了一个自信的孩子。
02
不要替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
我们替孩子做他能够做的事,很多时候是满足了自己。
就像我为了赶时间,不愿意等孩子慢慢的自己搞定他的“小纽扣”。
就像那个高中生妈妈,不愿意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帮助儿子洗衣服。
是我不想花时间等待,急着出门干我认为更重要的事,以一种自我的方式帮助孩子解决了“他的问题”,这只是我为了省事的借口,并非是孩子期待的结果。
那个高中生妈妈,如果她是心甘情愿的为孩子做这些事,她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抱怨,抱怨孩子懒散、不讲卫生、生活习惯差,她这样做某种程度上是缓解了内心的失落感,当孩子并没有以她想要的方式成长,让她失望的同时也就带来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帮助孩子洗衣服也许是另一种靠近孩子,保持和孩子联结的方式。
我们说,不要替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并非是不爱孩子。
爱孩子的方式有千万种,但最终目标,不都是希望他们能够拥有独立的能力,最终独当一面,快乐且有意义的生活吗?
我们的孩子,需要从小就知道,父母没有义务帮助他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成长的滋味和感受,他需要一一去体验。
如果我们帮助他走路,他永远也学不会独立走路,感受不到想走哪里就到哪里的快感。
如果我们帮他吃饭,他永远也感受不到食物的滋味,感受不到酸甜苦辣带来的无穷变化。
如果我们帮他恋爱,他永远感受不到亲密之爱带来的痛彻心扉和温暖甜美。
这就是,无论我们怎么保护孩子,有些事一定不能帮助他去做的原因。
那是他独立路上必要的修炼和功课。
那是他的人生,他是主角,我们只是他的配角而已。
03
在帮助和放手之间,找到平衡。
什么时候可以帮助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并非对他不管不问?
什么时候,又需要他自己独立去尝试,保持距离,学会放手?
这中间的分寸感,来自于我们对孩子的了解和信任,也来自于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分寸感。
分清楚,哪些是孩子的事,哪些是自己的事。
在各自行动的过程中,保持有效的沟通,情绪上的接纳以及合作姿态。
比如,明天早上要带孩子出门,我会在今天晚上和他沟通一下:
明天10点出门,你觉得几点起床合适,穿衣服洗漱需要花多少时间,你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出门。
坐地铁需要一个小时,你可以思考在地铁上你是否需要带本书,或者其他你想要带的东西来消磨时间。
明天起床的时候,你是自己定闹钟还是需要妈妈叫你?
去的地方,可能有你喜欢的东西,你可以计划要带多少零花钱?
当一一的把现实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讨论一遍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也感觉到了被信任和被尊重,我们的合作往往会出其不意的顺利。
如果不小心真的帮助孩子做过了头,这时孩子往往会很愤怒,细心敏锐的父母常常会察觉到。
这时需要保持一种稳定的情绪和孩子沟通。
比如:我看到了,你有点生气,是在生妈妈的气吗?
能告诉妈妈刚才是我做错了什么吗?我没有发现呢?
如果我不小心冒犯了你,我向你道歉,对不起。不过,你得告诉我,你希望我怎么做好吗?
看到妈妈真诚的道歉,孩子可能会说,我就是希望你能让我自己做,不要弄我的东西。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分寸,也知道了平衡点在哪里。和孩子的关系就会处于一种弹性、灵活但也有界限的空间里。
在这样的关系里,孩子遇到真正需要帮助的情况,也会第一时间寻求我们的帮助。
那时,我们再伸出手,抱抱孩子,告诉他:无论何时,我们都是你坚实的后盾,我们很乐意帮助你,并且永远爱你。
和孩子的成长同步,保持一种他伸伸手又能够够得着的距离,见证孩子的独立,见证孩子的成就感,这或许是父母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放一放手,后退一步,给孩子空间。
让他拥有我们的爱,也能拥有大片的蓝天、阳光和广袤的土地。
那样,当他独立的那一天来临,相信,你会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