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成长的两个“反抗期”

乐清网_儿童_成长发育_ 2011-05-12 转载自:乐清网

  婴儿不让喂饭了,婴儿很久都没粘着父母了,婴儿非要出去玩泥巴,婴儿……年轻的父母有如是烦恼;孩子到了叛逆期了,到底什么是反抗期呢?孩子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几次这样的阶段?出现的时间又是怎样的?

  第一反抗期:2-4岁 

  由于自由活动能力大大增强,各方面知识不断增多,孩子表现出独立的愿望,虽然能力不强也要自己动手自己干,变得不太听话。这是一种意志的自我表现,心理学上称此为第一反抗期。

  心理学经验表明,在三四岁期间表现出反抗精神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而丝毫没有反抗表现的孩子,则往往在性格上趋于软弱和寡断。在“反抗期”家长应注意尊重孩子,让孩子有所选择。处于反抗期的孩子不喜欢别人吩咐他做某件事或被迫接受某种意见——哪怕这意见和行为是正确的。

  这时,你可以把自己所期盼孩子接受的做法与其他几种可能摆在一起让他选择,既让他有所独立,又往往能心甘情愿地顺从你的建议。

   第一反抗期婴儿的表现

  到第一反抗期的时候,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要求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如自己倒水,自己爬到高处去,非要到水坑里玩,自己非要爬树,都属于反抗期的行为。

  比如,妈妈刚问他一句“干……吗?”他便好似不假思索地就回妈妈一个“不”字,而且,说过不了以后,一定要坚持,不管这事是不是他本来喜欢的。有个家长说:“孩子本来喜欢吃糖,我顺口问他一句吃糖吗,他却说不吃,好像故意气我似的。这小东西,翅膀还没有硬就这么不听话,大了还了得?”有些性子急躁的家长,可能就会动手打孩子了,其实,这不是孩子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他进入了“反抗期”。

  这期间也不尽是“缺点”,这时的孩子控制自己的能力增强了,为了达到目的,也能想办法克服困难。这是孩子成长的标志,是可喜的表现,当父母的不要以包办、强制来干涉孩子的行动。

  对反抗期的孩子,父母要了解其心理特征,不要简单地以为孩子不听话,更不要打骂孩子。因为打骂是起不到好效果的。

 

  家长如何搞定处在第一反抗期的婴儿

  幼儿心理学家们研究证明,婴儿两岁以后,由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对成人的要求和安排才会表现出越来越大的自主选择性, 喜欢说“不”、“我就要……”等,这个时候无论你多么有权威,只要不对他的胃口,他就会反抗到底。所以婴儿的这些行为是正常的,并不是什么“变坏”的征兆。父母应首先认清这一点。而且父母一旦了解了孩子反抗的原因,也许就更容易对婴儿的反抗行为以一种尊重的态度来看待了。

  婴儿的“反抗”的原因

  1. 婴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随着婴儿体格的快速发展,身体活动能力也逐渐成熟,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因此他们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独立的活动空间,不断地去独立尝试去做新的事情。但很多家长由于害怕婴儿受伤等原因,都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于是婴儿就会产生了反抗的情绪。

  2. 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在最早的时候婴儿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而在婴儿两岁后,他们可以渐渐分清哪些事情是别人让我做的,哪些是我自己想做的。因此在他们刚形成这样的思维时,对于表现自我的态度也变得异常的顽强。但这种表现往往与成年人的规范相抵触,进而让婴儿产生了挫折感,最终导致婴儿的反抗行为。

  3. 婴儿自我情绪控制的不成熟

  对于没有经历过很多事的婴儿来说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感到不满,就会毫无掩饰地表现出来。吵嚷、哭闹通常是他们主要的宣泄方式。而父母们就认为这是孩子们在无理取闹,是他们反叛的表现,于是便去制止和反对他们,从而导致了婴儿的反抗行为。

 

  治理“反抗”婴儿6技巧

  面对婴儿的反抗,父母不能一味地去反对和制止,只有正确了解婴儿反抗背后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要知道父母的处理方式是否正确直接会影响到婴儿的成长,所以面对“反抗”婴儿,您也需要“三思而后行”。

  1. 理解婴儿、尊重婴儿

  在婴儿开始喜欢跟父母说“不”的时候就是他们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婴儿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要求和大人一样的平等地位,此时父母对婴儿的行动不要轻易加以干涉,要以平等的姿态来征询孩子的意见,给孩子留有选择的余地。这样做会让婴儿觉得你们尊重、他,维护了他的自尊,也就不会轻易跟你说反话了。

  2.对婴儿提出的要求要合情合理

  对于婴儿必须做而且完全能够做到的事,父母应该严格要求孩子执行;而对于那些不必要的且婴儿不愿意去做的事就不要强行要求他们。在婴儿玩得开心的时候,父母千万别打扰他们的兴致;要是婴儿确实做的不对,父母在制止他们的反抗行为时,在不危及生命、健康和道德的情况下,也要适当地放孩子们一马。这么做也许会给大人带来一些麻烦,但相对于婴儿人格健康发展的回报来说这点让步是非常值得的。

  3.相信婴儿,满足其好奇心和合理要求

  对于婴儿的好奇心,父母们应该给予支持,千万不要对婴儿过度保护或是包办代替,这样会使婴儿失去很多自我探索的机会,也会引起他们的抵触心理。对于婴儿的能力父母要给予充分的相信和肯定。当婴儿遇到自己能力范围可以解决的困难,父母要尽量放手让婴儿自己去做,这样婴儿在体会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能减少和父母的对抗。

  4.同时满足婴儿独立与渴望保护的需求

  婴儿之所以表现出顽强的“反抗性”其根本原因是想独立。表面上看起来是在与父母作对,但婴儿的内心仍然需要您的情感支持和适时的鼓励。在放手让婴儿独立做一件事时,父母可以首先判断一下他能多大程度上完成这件事和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在没有人身危险的前提下,让婴儿自己去做。如果婴儿正准备做的事情可能危害到健康的时候,父母必须果断地制止,并用其他一些没有危险性的活动来代替。让婴儿在享受到独立感的同时也享受到了父母对她们的关爱,这样也会减少婴儿反抗情绪的发生。

  5. 与婴儿有足够的交流

  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婴儿由乖巧向淘气转变的时候,在心理上不应该有担忧和烦恼,这些都是婴儿成长的一个过程。但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不管不问,这样做的话那么婴儿可真的要成为坏孩子了。父母要给婴儿比以往更加多的宽容、关爱以及交流。耐心倾听婴儿内心的想法,了解婴儿的需要。问问婴儿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才可以最低限度地降低婴儿对父母的逆反心理和排斥心理。

  6、不能娇惯、放纵婴儿。

  婴儿喜欢跟父母说“不”,本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听之任之或百依百顺,就会形成婴儿任性、骄横的性格。因此作为父母,对那些总是用说反话来达到自己不合理要求的任性的婴儿应该:

  (1)心平气和地讲道理,介绍有关知识,说明不能满足他的要求的原因,抑制任性、执拗行为的发生。

  (2)设法转移婴儿的注意,用另一种使他更感兴趣的事来吸引他,从而使他放弃那个不正当的要求。

  (3)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明确表示父母的态度:不合理的要求,再闹也不能满足,然后立即走开,用冷处理的方法来终止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第二反抗期:12-17岁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理论,青少年期又称为“心理断乳期”或“第二反抗期”。由于这个年龄阶段生理发育速度快于心理发育的速度,因而造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均衡,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较大困惑和不一致,

  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在五个矛盾的方面: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点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感,由此而增强了少年的独立意识。如他们渐渐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否则心理便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结论持异议,往往会提出过激的批评之词。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常碰壁,又不得不从父母那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父母的权威作用又强迫他去依赖父母  

  2、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成人的样式。在心理,渴望别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于年龄不足,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  

  3、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需要与同龄人,特别是与异性、与父母平等交往,他们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样彼此间敞开心灵来相待。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他们的这种渴求找不到释放的对象,只好诉说在日记里。这些日记写下的心里话,又由于自尊心,不愿被他人所知道,于是就形成既想让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4、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由于性的发育和成熟,出现了与异性交往的渴求。比如喜欢接近异性,想了解性知识,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甚至出现朦胧的爱情念头等。但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使青春期的少年在情感和性的认识上存在着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现的压抑的矛盾状态。  

  5、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

 

  如何陪伴孩子度过“第二反抗期”?

  就人的一生而言,青少年时期仅为一个短短几年的过渡时期,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正是由于具有的过渡性,使它极易成为一个不稳定的时期,并可以导致原本潜在的亲子关系冲突变得更为明显,让双方陷入苦恼。因此,在青春期,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必须经历不断调整的过程,由原来单项依赖的关系转变为双项关系。如何处理好这个时期的亲子关系,主要动力应该是处于亲子关系另一端的父母:

  首先,要了解青少年时期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并做好思想准备,正视孩子在这一特殊时期的矛盾心理和行为表现,注意调整与他们的关系和对他们的态度,帮助他们顺利渡过第二反抗期。

  “第二反抗期”是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是由于成人感出现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青少年此时已具有成人的意识,但还不具备成熟的心理条件,父母却往往关注于孩子半成熟的一面,忽略了他们的成人感这一发展事实,由此而引发一系列的亲子矛盾。因此,要做到尊重他们的独立意识和适当的自主要求,不要再把孩子作为支配的对象和依从于自己的对象,而应适度分离,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自我看待,做到以友相待,尊重其隐私权,遇事多加倾听和商量,交流思想,进行良性的沟通。以朋友的身份引导青少年正确接纳自己的变化,正确看待自己的成长、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其次,青少年时期是一些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显现的时期,也是早期已经形成的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解决的关键时期。如果错过这一时期,问题的解决将会非常困难,必然对成年以后乃至终生健康的发展产生极大的负性影响。

  所以,父母一方面要在良好、和谐的亲子关系中,使孩子能够表现出自己的特点,避免过度的压抑,并敏锐发现孩子有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另一方面,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对已经表现出来的问题正确看待,及时给予调整和引导,必要时带领孩子向专业人员求助,帮助他们成就一个健康、幸福的人生。而做到这些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