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癫痫
本病俗称“羊儿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病因复杂的、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综合症。由阵发的暂时性脑功能紊乱所致。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肌肉抽搐和意识障碍。发作形式有全身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两种。脑电图对本病有50-60%的诊断等。反复发作对小儿的智力及精神发育有严重影响。主要因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全,大脑皮层受到高热或剧烈的精神刺激,产生过度兴奋所致。以高热诱发者最为多见。惊厥时绝大多数小儿不省人事、两眼紧闭或半开,眼球上翻、牙关紧闭、口角抽动、头向后仰,四肢反复屈伸,同时因胸、腹肌强直,呼吸停顿,故全身缺氧,口唇青紫,身体强直,持续十几秒钟到1-2分钟,但也有极少数小儿症状较轻,意识尚清楚。
癫痫是一个伴随人类产生就有的古老的疾病。追溯到4000年前的汉穆拉比法典就有癫痫的记载;在公元前5世纪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在《on the sacredDisease》一书中对癫痫大发作、小发作等做过详细定义性描述。公元175年希腊医学家盖伦(Galen)明确指出是脑部疾病导致癫痫发作;1861年英国医生杰克逊(Haghlings Jackson)首先提出癫痫是由于脑灰质异常结构的过度放电所引起。随之革瓦斯(Willian Gowers)又详细描述了大量临床综合症,开创了人类对癫痫科学认识的新纪元。1913年苯巴比妥用于治疗癫痫病,1937年苯妥英钠用于临床,开创了科学治疗癫痫的时代。1929年德国精神病科学家Hans Berger第一次在健康人头皮上描记到电位变化,开拓了神经生理的新纪元。20世纪70年代,对癫痫病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的中枢神经系统递质及离子通道;在临床方面长程监测脑电图、录像脑电图、MRI及CT的应用,提高了癫痫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和病因诊断的水平。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的检测手段、新的抗癫痫药物、新的治疗方法(函括手术、伽玛刀等)应运而生,必将给广大癫痫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引起癫痫的因素:脑病疾病患者。 ① 先天性或发育性疾病:脑发育畸形(小头畸形、脑穿通畸形、小脑回畸形)、脑积水、神经皮肤综合征(结节性硬化、脑三叉神经血管瘤)脑性瘫痪等; ② 颅脑损伤:产伤(颅内出血硬脑膜撕裂伤、脑挫裂伤)、急性颅脑损伤(闭合性、开放性)、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或积液,外伤后瘢痕形成等; ③ 感染: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病毒性脑膜炎或脑炎、结核性脑膜炎或结核瘤霉菌性脑膜炎、破伤风、脑寄生虫或原虫病等; ④ 脑瘤:脑胶质瘤、脑膜瘤、脑白 质病等; ⑤ 脑血管病: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出血、脑血管栓塞、动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及高 血压脑病等; ⑥ 脑变性病:脑黄斑变性、多发性硬化、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⑦ 中毒性脑病:任何原因引起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中毒。药物中毒,如酚噻嗪类、皮质类固醇抗组织胺药、柳酸制剂、停药综合征(即突然停用抗惊厥药);食物中毒、一氧化碳( CD )中毒、有机磷中毒、重金属中毒(汞、铅、砷)等。缺氧。休克、窒息、严重贫血、急性大出血、心肺疾患等。内分泌及代谢障碍。蛋 白质、糖、脂肪代谢异常;水、盐代谢障碍(水中毒、碱中毒、尿崩症、高渗性脱水);低血钙、低血镁;维生素乏症(维生素 B6 依赖症、维生素 B12 、叶酸缺乏等)肝性脑病;肾功能不全;核黄疸等等。
以前,癫痫治疗依靠药物,技术落后,人们对癫痫病研究、了解很少,所以,很多人得不到很好治疗,癫痫发作得不到控制。但 80 年代以后,科学发展很快,很多新药不断问世,水平不断提高,癫痫的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事实证明,采用高频电脑割治手术大多数患者完全可以康复。小儿患者和癫痫大发作治愈率高。这一结果远比人们估计的乐观,早期正规治疗是决定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我国目前很多人错误地认为癫痫不能治愈,是“ 不治之症 ”,“ 会变傻、痴呆 ” 。这是因为我国很多地方癫痫治疗的现状远远不如人意所造成的。长期以来,我国医学院校大学教学要求对“ 癫痫 ”的内容只是“ 了解 ”,相当多的医生,特别是非专科医生,对现代癫痫治疗基本知识不了解,治疗上缺乏系统性和正规性,使大部分本来可以治愈的病人,失去良好机会;癫痫反复发作,使本来能够治愈的病人,丧失了信心,认为治愈的希望渺茫,自己不科学停药用药,使癫痫病情进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