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慢性肾小球肾炎
简称慢性肾炎。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和/或持续性高血压,预后较差。病程超过一年者,可称慢性肾炎。临床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以及肾功能减退为特征。
本病属中医“水肿”、“虚劳”范畴。缘脏腑虚损、水湿运化失常,最后导至阴阳失调,证多属虚,但亦虚中夹实,虚实相杂,造成治疗困难。
中医辨证治疗
1.脾肾阳虚。
主证:面色苍白、乏力、肢冷、浮肿,可伴胸水、腹水,甚则喘促、舌质淡,苔薄润,舌边有齿印,脉沉细。
治法:温阳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防己黄芭汤加减。
附子5 克,茯苓10 克,白术10 克,大腹皮10 克,防己8 克,黄芪15克,泽泻10 克,车前子15 克,炙甘草3 克。
方解:黄芪、自术、防己、甘草益气健脾.利水退肿;附子温肾阳、祛寒邪;白术、茯苓健脾利水、导水下行;泽泻、腹皮、车前子加强利水消肿作用。
2.脾阳虚弱。
主证:面浮肢肿,神疲,恶心呕吐,纳呆,便溏,舌质淡,苔腻,脉儒细。
治法:益气健脾利水。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四苓散加减。
黄芪15 克,党参10 克,白术10 克,云菩10 克,猪苓10 克,泽泻10克,川朴5 克,陈皮4 克,玉米须20 克,生姜3 片。
方解: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柴胡、当归,意在益气健脾;白术、茯苓、泽泻、猪菩健脾渗湿;玉米须利尿消肿,川朴、陈皮、生姜通过调达气机,气利则水行之意。
3.阴阳两虚。
主证:面浮,色暗晦;精神萎靡,消瘦;胸闷、腹胀、纳呆、恶心呕吐;尿少,便溏或秘,呼吸急促,舌质淡胖,苔白腻或黄腻,脉沉细。
治法:扶正降浊。
方药:金匾肾气丸加味。
附子5 克,肉桂3 克,萸肉8 克,淮山12 克,丹皮8 克,云苓12 克,泽泻10 克,熟地12 克,党参10 克,法夏8 克。
方解:六昧地黄丸加肉桂、附子温补肾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肾阳,化气行水。加党参扶正补气、法夏降浊逐秽。
加减:
气血两虚者,可用十全大补丸。
肾阳虚者,可用右归丸。
肾阴虚者,可适用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
轻度浮肿者,可选用济生肾气丸。
氮质血症者,可选用泽兰根15 克、虎杖15 克等,或直肠透析法。
高血压者,可选用豨莶草15 克、枸杞根15 克,天麻10 克、钩藤8 克等。
血尿者,可选用鲜白茅根15 克、鲜车前草20 克、玉米须30 克、益母草15 克等。
蛋白尿者,可选用车前草15 克、鹿含草13 克、徐长卿10 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