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的小脑袋怎样参与学习?

乐清网_儿童_早期教育_ 2011-01-27 转载自:乐清网

随着对大脑构造的了解的加深,我们开始明白它所扮演的角色,并对学习是如何在婴儿身上发生的有了更好的了解。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詹姆斯·麦克莱兰和奈杰尔·戈达德发现,记忆储存的方式至少有两种:独立物体的记忆与对多种物体共性的概括性记忆。比如,我们不仅记得我们最喜欢的智力拼图,还记得智力拼图是一种玩具。

麦克莱兰和戈达德指出,人脑内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部分可以参与学习。首先是负责储存和简缩个体记忆信息的海马记忆系统,其次是专门归纳各类记忆信息的新皮层学习系统。这两个系统彼此分工合作:新皮层学习系统从海马记忆系统中抽取信息,从而不断获得有关独立时间细节,最后形成记忆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如果把一个电极放入人脑的海马系统里,人的记忆就会变得非常具体而精确,如果把电极植入新皮层区,人的记忆就会变得宏观而笼统。

当谈及智力时,大部分这个领域的理论家都会指出我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学习各种信息的。科学家们相信知识可分为两种类型——

程序性知识——这是一种有关事件发生程序的知识,比如“为了吃到可口的食品,我张开嘴,等妈咪把那些美味送进我的嘴里,然后我用舌头吮吸食物,直到妈咪把食物拿开,我闭上嘴巴,把食物吞下去。”这类知识源于经验,这种学习发生在婴儿几乎还没有意识的时候。

陈述性知识——这类知识注重事实,比如:那是一头牛,那是一个勺子,你是我的妈妈。学习陈述性知识被认为是一种更高级的学习行为,而对婴儿来说此类学习则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研究者认为,孩子(特别是婴儿)倾向于学习程序性知识,然后才会过渡到学习陈述性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从依靠语境的学习状态过渡到不依靠语境的学习状态。

依靠语境的学习发生在这种情形下,如:要打开我的玩具收音机,就得先摁按钮。而不依靠语境的学习却是发生在婴儿能把已学过的知识做逻辑推断的时候,“我知道如果我摁下按钮,收音机就会响,所以我敢打赌,如果我摁下CD机的按钮,CD机同样会响。”孩子学过的东西越多,就越懂得如何把知识中的一个情景和另一个情景联系起来。正是这种知识嫁接的能力使得人类能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嫁接知识的能力越好,就越可能拥有更高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