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的影响

乐清网_儿童_早期教育_ 2011-01-27 转载自:乐清网

蒙台梭利对20世纪的教育,特别是儿童教育的影响十分广泛,几乎遍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她的事业激起了人们巨大的热情;先后在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兴起了蒙台梭利运动,并纷纷建立了蒙台梭利学校和蒙台梭利学会;她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也为当时的公立中小学普遍采用;她的学生和追随者遍天下。

蒙台梭利的影响

她的两位颇有声望的学生把她的理论加以发展运用于中学课业:英国的哈里斯(M·OB·Hanis)在伦敦克拉顿中学设计并推引哈瓦德学习计划;美国的帕克赫斯特(HelenPankhurst)在道尔顿中学设计和推行道尔顿制;其影响颇为深广。在当时中国的一些学者也发表文章宣传和介绍蒙台梭利的事业和教学方法。然而,在20年代中后期,美国的机能主义、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学派开始崭露头角,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兴起,并逐步在美国取得统治地位。蒙台梭利的理论和方法受到这些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家的批评,特别是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重要代表克伯屈的尖刻的抨击,蒙台梭利运动在美国转入低潮。

在欧洲,由于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横行,希特勒侵略战争的蔓延,蒙台梭利学校相继被查封,著作被销毁,蒙台梭利运动遭受挫折。关于当时来自各种理论角度的批评,有的是属于对蒙台梭利体系的曲解,有的是批评者由于所持理论尚不成熟的局限,或对蒙台梭利理论和方法的真实含义和深远影响不甚理解,因而产生一定的片面性。但是,这些批评也不同程度地揭示了蒙台梭利体系存在着某些缺点或尚待解决的问题,并推动了蒙台梭利和她的一些追随者继续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发展、充实和完善自己的理论。半个世纪以后,蒙台梭利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已为当代的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所肯定,“说明蒙台梭利建立的教育学比当时的批评者所认为的更好,虽然从今天看来,可能觉得蒙台梭利语言的逻辑结构比克伯屈在1912年所发现的还要古怪。”同时也证明了蒙台梭利的理论更合乎时代潮流。

蒙台梭利强调早期儿童环境经验和智力发展的重要性,重视解决劳苦大众的儿童受“文化剥夺”的问题;主张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儿童自由选择教具材料、独立操作、自我校、自我教育以发展儿童个性和各方面的能力,培养早期儿童“自律”和“自治”精神;重视运动训练和感觉训练,用精心设计的各种分等级、层次的程序教学的教具进行感觉教育和培养早期实际生活技能,并为学习读、写、算和其他各种教育作好准备;强调激发和鼓励早期儿童教育理论重新探讨的重要课题,也正是符合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资本主义国家重视早期儿童教育、开发人力资源的要求,所以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如荷兰、法国、德国和英国又兴起了蒙台梭利运动。在美国几乎各州都重新建立了蒙台梭利协会,蒙台梭利学校已近2000所。

蒙台梭利毕生献身于儿童教育事业,长期从事教育改革实验研究,对促进学前儿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她热爱儿童,同情劳苦大众及子女的悲惨生活处境和受“文化剥夺”的不幸遭遇。但是,她主张阶级合作,反对阶级斗争;主张改良,反对革命,试图通过教育来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状,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类和平。她寻求在罗马圣罗伦佐“儿童之家”的使资本家获利最多而劳苦大众及其子女获益的组织模式来实现自己的改良主义教育理想。她的后半生为宣传这一思想而奔赴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贫穷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直到晚年。她已近80高龄,仍到印度各地和巴基斯坦传播她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十分明显,在二十世纪前半期,正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年代,蒙台梭利宣扬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完全符合资本主义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教育改革的要求。这也说明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阶级局限性。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著作是她长期观察和研究儿童与教育改革实验研究的总结和概括。她的教育著作的特点是:理论与实际结合,反复论证和阐释,文字朴实无华,不多用深奥的名词和术语,避免形而上学的争论,通俗易懂,内容丰富,事例生动感人,充分展示了她的教育艺术才能和教育机智,表现了她对儿童的惊人的观察能力,也体现了她的人格、智慧、创造性和伟大的献身精神。这些著作对于广大读者───父母、教师、幼教工作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它们蕴涵着巨大的鼓舞力量。在这些著作中阐明的教学方法简单明了,材料具体,范围明确,效果显著。

它对教师,特别是工作条件较差、经费不足的教师,以及那些没有条件教育子女的父母,根据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基本精神,加以发挥,创造性地结合实际运用较少的设备,将可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由于蒙台梭利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在她的理论和著作中,存在着唯心主义、神秘主义和宗教,在方法论上也存在着一定的主观片面性。因此,我们在阅读她的著作和研究她的教育理论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予以分析批判,去其槽粕,取其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