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为什么爱捣蛋
你家的宝贝有时是不是一下子从可爱的小天使变成了一个小恶魔,不是故意弄坏东西,就是和你对着干?你在为他们的行为感到生气时,是否知道这些破坏王、小捣蛋、小讨厌,其实内心正在感到沮丧、挫折和气馁呢?你了解宝贝为什么会这样吗?
可可反常事件
可可平时是个乖巧又活泼的小可爱,但今天的她可有点不一样,满脸的不高兴,爸爸妈妈做什么都不顺她的意。比如说晚饭吧,妈妈一连换了3种食物给她,每次她都蛮横地推开,并且坚决地说:“不要不要!”甚至打翻了爸爸递给她的牛奶。任凭爸爸妈妈如何耐心地询问、开导,可可就是鼓着嘴,一言不发,还满脸不开心。这下爸爸妈妈可不明白了,自己的宝贝女儿这是怎么了?
婴儿今天不一样?
相信许多爸爸妈妈都曾经有过同样的疑问:“为什么有时候我的婴儿会出现反常的情况?”“他的脾气怎么突然变得那么坏,处处和我们唱反调,而且怎么说都不听?”孩子偶尔会出现某些“反常”的行为,跟平日多数时间里的他不一样,这个时候,家长就有点不明白婴儿到底怎么了,甚至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许多家长认为理所当然的管教方式,无论软的硬的,这时候施展出来居然全都无效,而且宝贝做出的反抗会更加强烈,严重的时候甚至会破坏亲子感情,造成亲子间的紧张与对立。
困惑加失望的父母通常不是弃械投降,就是对孩子施以更强烈的处罚。但是处罚有时候会让孩子采取更糟糕的行为来报复或发泄,家长只好使用更多的处罚,这样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不仅不能解决问题,于自己于孩子,都没什么好处。
不适应行为的目的
当孩子出现不听话、反抗或故意捣蛋等不良行为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此时孩子的内心正存在沮丧、挫折、气馁的情绪。有些孩子感到挫折,是因为他们希望获得父母的关注与接纳,当他们无法通过持续的努力来博得父母的赞美时,他们就会改用长辈不喜欢的行为表现,提醒父母注意自己的存在。
专家认为,孩子的每一种不良行为都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表现出来的,这些行为在年纪稍大的孩子或成人身上其实也能常常看得到,只不过成人的目的更多、更复杂。一般来说,不适应行为的目的和表现形式有下列几种:
3-6岁分类
引起注意与关心
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得到较多的注意与关心。一般而言,在正常的情况下,多数的孩子会运用正向的方式来达到这个愿望,例如努力做个听话的乖婴儿,以获取照顾者的赞美。但如果这个方法失灵了,他并没有得到大人的关注,依然被忽视,他们就会倾向选择用负面的方式解决,如调皮捣蛋一番,即使因此挨骂,也比被冷落来得好。
家长可以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来判断他是否有引人注意的目的。例如他耍赖、不听话时,我们立刻去纠正他、哄他或提醒他,也许无形中正好满足了他期待吸引你注意的目的。短时间内,他的吵闹等不良行为或许会停止,但是过了不了多久,他又会用相同或相似的方法来达到目的。
转个弯,这么做
要教导这种刻意引人注意的孩子,父母必须特别留意自己的反应,可以采取以下的做法:
◇ 当孩子想要运用不适当的行为达成目的时,最好不要满足他,这样的反应是为了让他明白,他可以用好的方法或正当的行为,来提高自己的重要性。
◇ 多注意孩子好的行为,当他表现出值得赞赏的行为时,父母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
◇ 另一方面,对于孩子有目的的行为,我们也可以置之不理,或将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不要太娇惯孩子,让孩子认为自己应该是大家随时注意的焦点。如果宝贝有足够的自信与安全感,知道自己拥有许多爱与关怀,他将会自然现出合理的行为,而不是“别有所求”。久而久之,他会自动自发地表现良好,而不是“条件交换式”地表现。而父母给予孩子注意与关怀最恰当的时刻,是当孩子并不期望被关注的时候,这样效果反而会很好。
追求“权利”与平等
喜欢追求权力的孩子喜欢自己当掌控一切的施令发号者,因为唯有如此才显得他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只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且令人觉得“任何人都别想勉强他做任何事情”、“最好照着他的意思做,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即使父母运用大人的权威,强制孩子就范,孩子虽一时无力抵抗,暂时顺从大人的要求,但是心中却忿忿不平,随时准备“绝地反攻”。
以权威压制孩子,只能得到短战的“胜利”,却会破坏彼此的感情,而且孩子的行为也不一定会得到改善。当孩子喜欢作对,惹得父母很生气时,父母当然想纠正他,不过这些意图很少会成功,因为父母愈严厉,孩子就愈反抗,不然就是先暂时妥协,然后出现更糟糕的行为,来“补偿”之前所受的委屈。
转个弯,这么做
父母面对这类的孩子时,千万不要先生气,也要尽量避免涉入亲子拉锯战。因为你越想运用权威来证明自己的地位,就越会让孩子在无形中感受到权力的重要,甚会很向往权力。如此只会促使他一再表现出无理的行为,反而会逼你妥协,如果这个方法行不通,他或许会转向另一个极端的行为表现──报复泄愤。
3-6岁分类
用暴力行为发泄不满
喜欢报复的孩子多半心里会有一种感觉,就是觉得父母不爱自己,因此,他会以表现出暴力的行为或做出不惹人喜欢的事情,期望用这种激烈的手段,来引起家长的注意。
转个弯,这么做
父母遇到这类型的孩子时,总是感到非常的难过和伤心。有时候,父母期望以更强硬的方法让孩子道歉认错,而使得僵局的场面一再上演。其实孩子这样做,并不是他们生来就是个“捣蛋鬼”,比如可能是他们受到伤害或伤心失望后的表现,而不是天生就脾气不好。父母如果能好好探究下孩子不适当行为背后的原因,就不至于一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就被激怒。在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父母最好不要采取“以牙还牙”的方式,对家中的小捣蛋鬼发脾气或惩罚他,这时候更应该好好改善彼此的关系。
未达成目的,消极对抗
孩子长期在与父母的“斗争”中败阵下来,总是不能达到目的,心里或多或少会感到不服气,但是碍于情势(因为他长得不如你壮大,又必须倚赖你的照顾),在没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和大人“对抗”的时候,有些孩子会放弃“硬碰硬”的方式,转而扮演弱者,表现出没有行为能力的样子,什么都不愿意自己动手,如乱丢玩具、不好好吃饭等等。
转个弯,这么做
面对这种采取消极反抗的“行为退化”孩子,父母最好避免对他做任何的批评或责骂,可将注意力转到他的优点或其他的专长上,多加鼓励、赞美,即使他只做出了小小的进步也要为他感到高兴,只要孩子出现改善的行为,父母千万不要吝啬对他的称赞。
引导“小捣蛋”走上正途
孩子调皮捣蛋的行为,大多是基于内心的挫折、气馁或对自己的信心不足,当他觉得自己不被关心、失去地位,便会产生挫折感。比他们想要表现出让父母赞美的行为,但是如果无法获得他想要的,他就会采取讨人厌的方式,来换取大人的注意。
多观察孩子的行为,一但找出他想达到的目的,就可以“对症下药”,引导他的个性往正确、讨人喜欢的方向成长。有时候他们是凭着直觉反应,所以不一定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出这些不恰当的行为,这时候父母就得自己观察猜测了,而不要一味地问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
你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必须先改变自己对待他的态度。虽然他的调皮捣蛋等不适当的行为不是大人教的,但是大人的反应若不适当,便会“鼓励”他继续出现这类型的行为反应。反省自己对孩子的态度是否适当?是不是自己也常常凭一时的情绪或运用权威使孩子就范呢?想要让孩子不再是个小捣蛋,身为父母的你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