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婴幼儿安全用品”都要抵制
放养孩子 第四诫
抵制婴儿膝垫:
所谓的“婴幼儿安全用品”都要抵制
洗手间的马桶盖也要上锁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早间新闻》的主题音乐从起居室里传来。“各年龄段孩子的父母们,今天是星期一,接下来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特别内容。”主持人甜美的声音传来,“今天早晨是每周一次的《父母指导》专题节目,本期主题是‘家庭环境对婴幼儿造成的安全隐患’。”
为我们这些摸不着头脑的父母们提供这样的“指导”,真是太棒了。
直播镜头切换到曼哈顿的一间复式公寓里,专业的婴幼儿安全保障师(没错,这种职业的确存在)詹姆斯•希尔滕斯坦正蹲在楼梯上面,准备引导观众体验一下公寓里的种种危险。尽管我相信,在曼哈顿这样的地方,房贷才是最危险的事情。希尔滕斯坦首先从楼梯开始讲起,他告诉我们要避免孩子爬上楼梯,需要使用一种特殊的隔离门结构。然后他走进起居室,建议我们在每一扇门的门缝里安装避免让门关紧的门楔,以免孩子的手指被门挤到。在厨房里,他建议我们给冰箱门上锁,防止孩子……怎么说来着?误喝了里面的啤酒?接下来,他开始介绍公寓里最危险的房间。
“洗手间,”他叫道,“极其危险!”到这时,他的语句已经变得极度不连贯了,就像电影里的海军陆战队员一样,“所有洗手间的马桶盖都必须上锁!”
“为什么?”主持人问。
“为什么不?”希尔滕斯坦反问,“平均每个星期都会有两个孩子在马桶里溺毙。”
每个星期两名?真是太恐怖了!
有些家长可能根本等不及节目结束,就会迫不及待地冲进婴儿安全用品商店,或是直接打电话给希尔滕斯坦先生的公司。然而,假如他们能想到先查阅一下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的官方网站(没错,就是那个从婴幼儿秋千的质量问题到烤面包机的设计缺陷,什么事情都会专门警告我们注意的委员会),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婴幼儿在马桶里溺毙事件的真实统计数据。事实究竟如何?
“这样的结果通常是不足3岁的婴幼儿头朝下掉进马桶里导致的。”网站上的一份专题报告声称,“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在1996~1999年间,共接到过16起5岁以下儿童在马桶里溺毙的事故报告。”
4年时间,16起事故。每年4起。
1-3岁分类
绝不是每个星期两起!
当然,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就是极为惨痛的悲剧。婴幼儿在洗手间里确实需要专门的照顾,绝不能被单独留在浴缸里。平时最好把洗手间的门锁起来,免得孩子在没有大人照看的情况下贸然进入。然而,那位婴幼儿安全保障师的统计数据,比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的数据足足高出了2 600%!这样的夸大说辞自然会使千百万观众产生无比强烈的恐惧感,让他们彻底相信他们的孩子确实是生活在极度危险的环境里。
假如你的工作正好是向这些人推销所谓的“婴幼儿安全用品”,这样的结果当然很不错。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此类产品的生产经营者都会用类似的手段欺诈我们这些家长。的确有一些优秀产品能够为孩子提供不错的安全保障,例如车载儿童专用座椅,就把儿童在车祸中遭遇致命伤害的风险降低了50%。然而,要想支撑起总价值达17亿美元的婴幼儿安全用品行业,生产经营者就必须要让父母们相信他们的孩子的确时刻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尽管实际上危险发生的概率非常低。事实就是这样的。
婴儿不需要膝垫也能安全地爬行
让我们检视一下被推向市场的几种婴幼儿安全类产品吧。首先从婴儿膝垫开始。
膝垫,没错,假如你9个月大的孩子打算参加美国国家橄榄球联赛,那这样的防护就有用武之地了。然而,这些“有史以来最舒适、缓冲性能最好的膝垫”(广告语)的设计目的,却是在婴儿爬行的过程中提供防护。“膝垫由医用级氯丁橡胶材料制成,可以为爬行中的婴儿提供无与伦比的保护,同时外侧还有专门的防滑珠,可以有效防止婴儿在爬行时打滑。”
打滑?难道谁家的婴儿会像赛车一样迅速地冲过拐角,以至于因高速而失控,与地面摩擦溅起一团团的火星儿?他们真把我们当傻瓜吗?居然以为我们会为此而担心!婴儿的膝盖天生就适合爬行,身体的其他部位也一样!然而,且看一位母亲在婴儿膝垫产品网站上撰写的评论:
“有些时候,我的女儿在从地毯爬到木质和大理石地板的过程中会遇到麻烦。膝垫可以为她提供额外的牵引力,让她不至于滑出去而失控。不幸的是,她不喜欢膝垫套在腿上的感觉,总是不愿意套上它们。”
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然而那位母亲可不是这样的,她居然真的为女儿在爬行时会“失控”而担心。另一些为膝垫产品撰写评论的父母似乎也持同样的态度。
还有一种类似产品是婴儿专用的“防磕碰头盔”,目的是在孩子进行“学习走路”这种“极度危险的极限运动”时提供防护。
“到今天,人们需要意识到,磕碰导致的头部损伤在学步期的婴儿身上的发生率一直在上升。”这是一位医生写给此类产品的批注。
1-3岁分类
天哪!真的一直在上升吗?因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突然出现了意外,孩子们撞上墙壁和桌腿的概率一下子大幅增加了?
再说,就算孩子经常会撞到头,难道就真有造成“严重头部损伤”的危险吗?无论如何,这款售价39美元的头盔,的确在广告宣传中是这么说的(而孩子戴上头盔时的样子,仿佛就像是刚做过开颅手术一样)。让我们再次询问圣路易斯儿童医院的柯尔博士,看看他对此有何看法。
“我们每年接诊的患儿数量大约在65 000~70 000名之间。”柯尔博士说,“那么,其中有多少例涉及学步期间磕碰造成头部损伤的呢?”
一例也没有。
没错,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概率一直是零,没有上升过,也没有下降过。当然,这跟婴儿防磕碰头盔的宣传材料中所描述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让孩子的童年远离商业化的干扰
在我家附近的婴幼儿用品连锁店里,各种各样的“婴幼儿安全用品”摆满了整个房间。其中有柜橱锁、插座绝缘护盖这样常见的产品,也有“婴幼儿专用防滑香皂”这样不知有何目的的设计。除此之外,还有好几种款式的车用反光镜,目的是让父母在开车时能观察到后座上的孩子。“你为什么需要这样的反光镜?”我问一位伸手去拿样品的父亲。
“为了观察孩子是否有什么问题。”他回答道。
他的答案或许并没有让我吃惊。然而,仔细想想,这意味着他在开车的时候还要分心去观察孩子的情况,尽管孩子已经被固定在符合联邦政府规定的专用座椅上了。之所以这样的座椅带有五点固定式的安全带设计,就是为了避免孩子出现任何问题。很难想象,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究竟能出什么样的问题,再说就算真有问题,他也能听到孩子的哭声。然后,在遇到红灯停车的时候,他就可以扭头察看孩子的情况了。
然而现在,市场上的“婴幼儿车用反光镜”多达10余款,这就给人们造成了一种印象:合格的父母的确应该在开车时通过反光镜观察孩子的情况。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要把视线从前方的路面上移开。真是太糟糕了,因为在美国,车祸在导致孩子死亡的可避免因素中高居榜首。当然,我们无法了解在所有跟孩子有关的车祸中,究竟有多少是驾车的父母通过反光镜察看孩子的情况时注意力分散而导致的。不过,正如父母们所说的,安全总比后悔要好。
把反光镜留在店里,很可能可以提高全家人的安全系数,并且省下来的钱还可以吃一顿冰激凌。(冰激凌是没有任何危险的,真的。)
1-3岁分类
下面再举最后一个例子,来证明有些“安全用品”不仅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还会严重打击我们的自信心—热敏浴垫。
这种浴垫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浴缸里的水温过高时,浴垫就会自动显示出“太热了”的字样,提醒你浴缸里的水对婴儿来说确实太热了。毕竟,你自己手上的感觉怎么能靠得住呢?
稍等片刻。我们难道不能把手伸进水里,凭感觉判断水究竟是太热、太冷,还是温度正合适吗?(如果水确实太热,我们就会发出“哎哟”的叫声,这就足以作为判断依据了。)那么,像热敏浴垫及它的竞争对手“热敏乌龟”(当浴缸里的水温过高时就会发出“太热了”信号的乌龟,当然不是真乌龟,否则在水温过高时只会被熬成汤)这样的产品,为什么会有销路?
为什么呢?为什么你可以买到加入了硬质托板的毛毯,免得你在抱着婴儿的时候担心弄断了他(她)的脖子,尽管你的胳膊原本就很适合做这样的工作?
为什么你可以买到穿在婴儿身上的全身安全带,把婴儿包得像个提线木偶,让你可以控制他(她)学步时的动作?你本可以直接伸手扶住婴儿,或是任由他(她)摔跤。婴儿的屁股原本就很能承受摔跤的后果。
30万年的进化过程,早就让人类的婴儿适应了从爬行到学步的成长过程,也赋予了父母们最适合抚养婴儿的天性。然而,在今天,这一切似乎都被忘掉了。我们无法信任自己的天性,只能转而信任那些“安全用品”。
要跳出恐惧认清这一点并不容易。在这方面,苏珊•林(一位母亲)碰巧是在去智利收养一名婴儿时突然开窍的。
“我住在马萨诸塞州的布鲁克莱恩,那里的父母们都十分爱护自己的孩子。”林说,“我起初也是一样的,总是在考虑给婴儿床配什么样的防撞护垫才好。然而当我抵达智利时,却发现我要收养的孩子尽管被放在破破烂烂的还没有护垫的婴儿床上,都一点儿问题也没有。”
那么,林最终选择了什么样的护垫呢?
“根本没有。护垫这个概念本身就完全没有任何道理。毕竟,婴儿床是木质的,就算孩子把头撞上去也不会很疼。”现在她的养女已经20多岁了,一切都很好。
林后来发起了“远离商业化童年运动”,目的是抵制一切以孩子为对象的商业宣传,包括针对父母的宣传。她对那些宣称孩子需要“教育类玩具”才能正常成长的公司尤为不满。
“他们给许多父母造成了这样的印象,只有给孩子提供这些东西才算是合格的父母。”林说,“事实根本就不是这样的。”
她的组织所付出的努力,已经迫使“小小爱因斯坦公司”(Baby Einstein)从所有宣传材料中移除了“教育类 ”这个字眼。“从未有任何可信的证据显示,视频节目真的能对婴幼儿起到教育作用。”林解释道,“事实上,已有的证据表明这些节目很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美国儿科医学会建议两岁以下的婴幼儿应避免观看任何视频节目。”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能通过看电视来学习任何东西,就算背景音乐是莫扎特的作品也不行。当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上的时候,就没法再跟他(她)周围的世界互动了,而后者正是唯一一件已经证明能促进孩子神经系统发育的事情。
1-3岁分类
目前,林的主要对抗目标是“小小爱因斯坦”系列片中的一部—《小小尼普顿》,它是一部号称能“让孩子学到跟水有关的一切知识”的教学片。
“在婴儿成长的第一年里,新的经历可以把原本寻常的事情变成开发他(她)的想象力的绝妙素材。”这是该片宣传广告中的原话,“《小小尼普顿》可以让孩子们认识到水的奇妙之处,无论他们是在雨中跺脚,在浴缸里弄得水花四溅,还是在海滩上趁涨潮的时候玩捉迷藏的游戏……”
够了!天哪,快停下来吧!首先,在婴儿成长的第一年里,本来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寻常”的。对于婴儿来说,一切经历都是新鲜的,包括自己的脚趾头和口水,还有旁边的人们滴溜溜转动的眼珠。
其次,广告中还提到了“开发想象力的绝妙素材”。然而,看电视怎么可能起到开发想象力的作用呢?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体验“在雨中跺脚”、“在浴缸里弄得水花四溅”的感觉,那就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一下!水又不是什么难找的东西。让孩子自己体验水的感觉,品尝水的味道,享受在水里玩耍的快乐,当然比在电视屏幕上看别的孩子玩耍要有趣得多,即使DVD放映机里的碟片贵达14.99美元!
好吧,或许我太过激动了。关键在于,媒体针对婴幼儿的“教育类”产品,尽管被宣传得无比神奇,却实在没有任何意义。就算你没有买下这些产品,至少也会形成“孩子必须尽早开始接受教育”的错误印象,包括所谓的“胎教”。(你肯定听说过那些播放给子宫里的胎儿听的磁带,对吧?)
假如把宣传词改成:“这些节目可以让你在打开电脑接收几封邮件,然后漫无目的地上网闲逛时,让你的孩子有东西可看。它们当然不会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反倒可能让孩子在你关掉电视后作出神经质的反应,但也不会对他们造成任何严重的伤害。”这样的话,至少他们还不算是在说谎。尽管这样的宣传没有什么吸引力,但是也不会对我们产生多么严重的误导。可惜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的,因为近年来,似乎所有针对孩子的玩具、培训班、活动项目、表演节目和没有任何意义的商业垃圾,全都被冠以“教育类”的堂而皇之的标签。(当然,偶尔也有人会用“激发创造力”来替代已经被用滥的“教育类”这三个字。这不仅是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欺诈,还让我们形成了错误的印象,使我们以为孩子就应该一天24小时沉溺在这些东西上。
任何一件普普通通的玩具都有可能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前几天我在商店里看见了一面由电池驱动的小鼓,包装盒上并没有注明它的特性是“一件会发出很大噪音、弄得人们坐立不安的东西”,而是告诉父母们,这样一件玩具可以“改善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没错,还可以顺便改善孩子父母手指与耳朵之间的协调能力。
用于在浴缸里玩耍的泡沫塑料字母,外包装上写的则是“激发想象力”,就好像孩子们看见了肥皂盒的样子就能写出《白鲸》(Moby-Dick)一样。
1-3岁分类
与此同时,一本婴儿杂志则发表了题为“音乐为何有助于增强脑力”的文章。让我先打一下岔,如果音乐没有任何增强脑力的作用,那它就没有价值了吗?在一个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培养神童”的社会里,或许的确是这样的。(还有一篇文章声称,多抱抱孩子有助于提高其智力。真是太棒了,要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就没有理由抱抱孩子了吗?)
接下来,文章开始介绍各种培养孩子“音乐天赋”的方法,同时还兴高采烈地宣称:“要让孩子爱上音乐很容易。只要及早开始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并且让教育过程充满娱乐性,你的孩子就能有所成就。”
天哪,那些没能“及早”对孩子开展音乐教育的父母们该怎么办呢?(至于当代钢琴家乔治•格什温直到12岁都没有见过钢琴这件事情,似乎已经被完全忽略了。)
于是我们就把孩子送到音乐培训班去上课,我自己就曾对莫里做过这样的事情。课程非常无聊,在场的所有母亲和保姆简直都要哭出来了,而孩子们则已经哭成一片。上完几节课之后,我跟另一位母亲聊天时,我们同时透露了心声:“天哪,我真讨厌这里!”然而我们还是继续带孩子去上课,因为我们不希望孩子长大后“缺乏音乐天赋”。(然而,莫里究竟还是没能显示出任何音乐天赋。去年,我们又给他上过几节电子吉他课,但他其实并不感兴趣。)
当然,给予孩子各种各样的安全用品、学习机会和新鲜玩具,并没有什么错。然而,不这样做也同样没有错。我知道别的父母会在你面前炫耀那些“最新发明”,但要记住,要想让你的孩子平平安安、开开心心、聪明伶俐,其实并不需要那些东西。
我们周围充满了给孩子新鲜体验的机会,同时也并没有那么多危险。只要能认清这两点,你就可以让孩子过得无比充实,并且还能顺带省下一大笔钱。
1-3岁分类
真实的世界
贴着“教育类”标签的节目实在是荒唐至极
一位住在马萨诸塞州的母亲写道:
我还记得孩子们小的时候,我对“小小爱因斯坦”之类的教学视频并不是很了解,但有一位朋友对这些节目着了迷,整天喋喋不休地宣传这个节目。有一天,我在她家里看到了一期节目内容,第一印象是:就是这东西吗?这真是我看过的最无聊的节目了,真是荒唐至极。所以我从来没有花钱买过哪怕一张节目光盘,而是给孩子们各种各样的玩具,任由他们把锅碗瓢盆从橱柜里拽出来,在蹦蹦台上乱蹦乱跳,等等。
有一次,我带着孩子去另一位母亲家里玩,她也是“小小爱因斯坦”之类的节目的忠实拥趸。她把一张节目光盘放进DVD机,打开电视,孩子们—年龄都在9~11个月之间—立即丢开玩具,爬到电视机前盯着屏幕看起来。只有我的儿子没有这样做。他先是试图爬到电视机后面看看那里究竟有什么,然后又爬到一个盯着电视看的孩子面前,看了看那孩子的表情,看了看屏幕,然后就把那孩子的玩具拿走了。
这才是我的好孩子!
放养孩子小贴士:
初级阶段:跟你最年长的一位亲戚一起逛逛百货商店里的婴儿安全用品专柜,问他(她)您抚养孩子的时候用过这里的哪些东西。
中级阶段:一整天不给孩子看教学视频,或是把桌腿外面的护套拿掉一整天,看看这一天结束的时候,你的孩子有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包括得到的教训)。
高级阶段:做一些的确能让孩子更安全,同时又不涉及任何“新产品”、“新发明”的事情,例如测试家里的烟雾警报器,检查里面的电池是否还有电,记得每年换两次电池,跟更换钟表电池一起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