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对他人的关爱
近日,市民革对15所小学3至5年级1800名学生的基础道德水准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已出现不容忽视的潜在危机。
多数学生都想成名成“家”
调查内容涉及到少年儿童的理想志向、价值观念、日常行为习惯、学习兴趣爱好;网上文明、环境保护意识、权利意识和权益保护状况;与父母、老师、同伴的关系;身心健康与人格健康发展状况;家庭教育、学校德育以及少先队活动等情况。
调查情况 调查内容 占调查人群比例
每天能按时起床 88.1%
能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81.5%
自己洗袜子 80.2%
每天自己整理书包 90%
不随地吐嚼过的口香糖 71.4%
委员观点
可以肯定,我市小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多数学生已经养成较强的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与近几年我市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特别是学校教育与少先队工作的务实性是分不开的。同时,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的不断开发,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选择,提高了基础道德判断能力,这都有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多数学生都想成名成“家”,甚至想当国家主席和总理,许多学生在崇拜的人物一栏上填写了领袖人物。可见,社会主流价值的传播对孩子们的影响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四成小学生不会夸别人
调查显示,良好的人际交往心态和朴实的生活作风在多数孩子身上有所体现,但已出现不容忽视的潜在危机。尽管多数学生在社会互动中能够体现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公共美德,但在日常生活中,两个小学生因一点小事儿打架的现象并不少见。
调查情况:调查内容 占调查人群比例
和别人打过架 34.6%
看见同学打架不能主动劝架 26.3%
别人不小心弄坏自己的东西要赔偿 21.6%
在校外说粗话脏话 31.4%
从来没有帮助过有困难的同学 27.9%
觉得学习吃力 32.2%
不愿意参加父母选的补习班 25.5%
大多数时候感觉不快乐 29.3%
对自己的身材不满意 37%
对自己的相貌不满意 30.9%
自己的缺点多一些 36%
喜欢一个人待着 33.5%
一个朋友也没有 4%
自己身上都是优点 10.6%不会夸别人优点 39.5%
给别人起过难听绰号 26%
在家常耍小脾气 35.8%
犯错误被打小报告会很生气 27%
经常去网吧上网 9.4%
偶尔去网吧上网 15%
经常去迪厅 6.5%
偶尔去迪厅 10.7%
常去游戏厅 8%
偶尔去游戏厅 14.3%
委员分析
尽管当前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是主流,有些学生出于学习、交往、环境等压力产生的心理不适也是暂时的,但心理行为问题和伤害事件多发仍是比较突出的现实。因心理问题而产生吸烟、酗酒、滥用药物等危害健康的行为有增无减,多动、少言、厌学、轻生、攻击性强等行为也不在少数。
委员指出,许多老师反映,小学生个性发展中已经出现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即听不得批评和缺少爱他人与感恩的情怀。
“苦口婆心”已不可取
市政协委员、市民革常委慈元忠认为,我市小学生基础道德水准不尽如人意,这与学校德育没有摆脱应试教育影响及学校、社会、家庭等3方的配合不够协调有着潜移默化的关系。学校德育偏重形式、偏重活动的倾向,应付、应急问题仍然存在。
委员认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与学校的整体协调和有力配合。针对我市小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现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注重做好以下工作:改变传统德育模式。调查表明,传统的“苦口婆心”式教导方式、灌输式教育已不适合当代少年儿童成长的需要,而应当使学生在社会中感受,在体验中认知;充分利用网络工作,主动抢占和争夺少年儿童思想阵地。依托学校等阵地开设少年儿童网吧,规范、引导少年儿童健康上网,组织开展网上活动,大力倡导“网络文明公约”,使广大少年儿童养成诚实坦率、宽容博爱、坚强自信、开拓进取的健全人格;结合社区建设,整合老党员、老教师等社会资源,建立小学生寒暑假社区活动;建立和配合有关部门完善学生品德的评价体系,为学生创建一个学校、社会、家庭要求一致的教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