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蛋专家

乐清网_儿童_早期教育_ 2011-04-27 转载自:乐清网

家有调皮、好动的“捣蛋鬼”,总是令父母最伤脑筋的事情。他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随时准备应对孩子创造出来的“新花样”。

  (两个小同学手拉着手拦住了磊磊的路,磊磊急得冲上去,挥起拳头,就向其中一个同学的鼻子打去,结果同学的鼻子被打出了血。被打的同学大哭起来。)

  刚一走进办公室,我座位上的电话就响了起来。我拿起电话,一下子就听出来,是好友磊磊妈妈的声音。

  “你说我该怎么办呀?”

  一听这话,我仿佛看到磊磊妈妈布满倦容的脸上写满了无奈。

  磊磊刚上学,心气挺高,可没多久就忍不住了。窗外小鸟一叫,他的头马上就会转过去,老师放在讲台上的教具,他看起来没完没了,甚至前面女同学的小辫子也时时“逗”得他想去摸一摸,玩一玩。

  老师提醒他,他也能马上改正,不过最多只能坚持几分钟。为此,每天早上妈妈送磊磊上学,一路上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上课不要搞小动作,认真听讲。”他答应得倒是挺干脆。可说归说,做归做。为此,磊磊妈妈没少替儿子挨训。

  英新提示:磊磊的行为目的是吸引老师的注意,提醒、批评等只会暂时停止行为,稍候又再发生。

  “我们家磊磊简直就是一个‘捣蛋’专家。”

  磊磊妈妈的话打断了我的思路,我忙追问一句:“怎么了?”

  “他在学校里打人,扰乱课堂秩序,我几乎天天都能接到老师的投诉电话。我的脸都让他给丢尽了!我真的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英新提示:磊磊妈妈应当区分问题的所有权,磊磊和老师的冲突应由他们自己解决,妈妈只能从旁辅助,不能替他们解决

  “嗨,家家还不是都一样。你知道我们家豆豆也经常惹我生气,还和我顶嘴。每当这时,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真想打他一顿。”

  “这不,昨天老师又给我打电话,让我去学校。其实,我也和他好好地聊过,还约定,要是一星期都表现得很好,我就给他买小乌龟。可现在还没过两天就又出事了。嗨——”

  一提起小乌龟,我才想起来,磊磊一直很喜欢小动物,前不久曾经养过两只小乌龟,可因为他不会养,结果全死了。为此,他伤心了许久。

  “这回到底发生什么事?”

  “嗨——,上课的时候,他不好好听课,随便下座位,还在教室里面乱溜达。为此,同学们都嘲笑他,可他就和同学打架。”

  “我简直苦恼极了。我们家的捣蛋鬼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我真不知道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呀?”

  听着她幽怨的声音,我仿佛又一次看到了她痛苦的样子。我真想能为她分担点儿什么。

  “你先别着急。刚上一年级的孩子都有一个适应期的。你去学校好好和老师聊聊。”

  “磊磊上课经常说话、捣乱,这说明老师讲的知识他已经都会了,所以才没能吸引他。这只能说明他特别聪明。”

  我尽可能地鼓励着沮丧的磊磊妈妈。

  听着我的话,磊磊妈妈的眼圈红了,眼睛湿润了。

  可我知道,自己帮不了她。一种爱莫能助的感受,深深侵蚀着我同样痛苦的心。

  下午,磊磊妈妈来到学校,让老师劈头盖脸地好一顿批。

  听着老师句句在理的批评,磊磊妈妈的脸红一阵,白一阵,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就这样,她又一次经历了一个颀长的半个小时。

  英新提示:磊磊妈妈又一次将老师与孩子的问题纳为己有,老师也将应该自己解决的问题全部推给家长,这种方式除了使大家感到挫败外,不可能解决问题。

  回到家,一看见磊磊,她就气不打一处来。

  “我的脸全让你给丢尽了!”

  “从小到大,从来就没人这么训过我。可今天,我却让你的老师训得连头都不敢抬。”

  “你说说,这都是为什么?”

  不等儿子开口,磊磊妈妈就又接着发泄自己心中的不快。

  “你是不是觉得我没事干呀?”

  “给你当妈怎么这么难呀!”

  “我真是受够了!”

  “可是——,可是——,是他们先惹我的。”

  英新提示:磊磊妈妈生气时责骂儿子,传达着“你使我生气”的信息,磊磊自然认为,“他们惹我的”,所以我生气并攻击他们是理所当然的。

  磊磊有些着急地开始为自己辩白。

  “你就会说别人!怎么不说说你自己呀!一个巴掌拍不响。”

  “你给我老老实实地听好了,今后你再敢扰乱课堂纪律和同学打架,就别叫我妈!”

  “哇——”磊磊委屈地哭着跑进了自己的房间……

  英新提示:孩子受到委屈时,更需要妈妈的倾听和理解,而不是批评、指责。

  磊磊妈妈的学习心得: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并非袖手旁观,而是帮助孩子寻求解决的办法。

  这个过程分为六个步骤:

  1.了解和澄清问题

  运用反映倾听的技巧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被了解和接纳的,从而帮助孩子理清问题的相关事件。

  2.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这是一种不带任何评价、自由、富有创造性的思考方法。父母运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孩子找寻各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确定所有的方法被找出之前,不得对任何人的方法进行批评。这种思考方法有利于发展出问题解决的技巧。如果父母认为这钟创造性的构想可行,则进入步骤3。

  3.评估所提出的方法

  在所有的方法确定出来后,父母引导孩子评估每一个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并对每一个方法进行总结。

  4.选择一个解决办法

  询问孩子“你认为哪一个方法对你最有效?”,让孩子自己做决定。除非情况相当急迫,否则行动的选择权应由孩子全权处理,因为行为的当事人必须对其行为的后果负责任。

  5.承诺行动

  行动方法确定后,父母应鼓励孩子“你愿意在这个星期中进行这个计划吗?”无论如何,寻求解决办法所要求的是对行动的肯定承诺。

  6.设定评估时间

  在评估时间之前,父母可以与孩子讨论计划实行的情况。如果孩子的计划没有成效,父母也不要提供自己的建议,而是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是否继续进行计划、改变计划或选择其它方案。如果在限定时间内,孩子不与父母讨论计划的实施情况,父母可以晚些时候询问计划进展的情形“你愿意谈谈这件事吗?”

  上星期,因为孩子打人,磊磊妈妈又被老师请到了学校。不过,这回好在,她事先做足了功课。通过和儿子的沟通,她事先了解了事件的全过程。

  原来,磊磊上个星期前三天都表现得特别好,可没想到,第四天却出了事。

  第一节课间,磊磊想去厕所,却有两个同学手拉着手故意挡着路,不让他去。第二节课间,他就趁那两个同学不注意,溜出去上了趟厕所。

  按理说,事情就过去了,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到了第三节课间,他一看见不让他上厕所的两个同学,就想起了先前的事。

  怎么想,怎么也想不通,而且越想越觉得自己委屈。于是,他就冲上去“砰”的一拳打了过去,还把其中一个同学给打哭了,鼻子也被打出了血。

  英新提示:磊磊觉察到自己的情绪,采取攻击行为发泄。

  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磊磊妈妈牢记着英新送她的那句话“没有任何一个人你更了解你的孩子”。于是,她决定要和老师进行一次特别诚恳的全面交流。

  “磊磊打人不对!回家后,我们一定会批评教育。”

  但此时,她并没有忘记,此次交流的主题,她要让老师更加全面地了解磊磊,要让老师知道,磊磊在努力改变,他不是不可救药的。

  她和老师谈了很多,她将儿子从出生到幼儿园,直至上小学的整个成长历程概括而有重点地讲述了一遍,并把儿子的优点、缺点、个性特征都和老师交流了一下。

  没想到,老师也承认:“磊磊,的确是在一点点地进步。”

  听到此,聪明的磊磊妈妈连忙乘胜前进,试探性地说:“不知老师,能不能给磊磊一些时间与机会?让我们共同帮助他。”

  看着磊磊妈妈诚恳而真挚的目光,老师深深地点了点头。

  英新提示:与老师深入沟通,并取得一致的意见,对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可怎么才能帮助儿子克服自己身上的毛病呢?

  开车回家的路上,磊磊妈妈忽然记起,前不久的一天晚上,她刚一进家门,儿子就很伤心地说:“妈妈,妈妈,小乌龟死了。”说着,眼泪就开始在眼眶中打起了转转。那样子可怜极了。

  后来,他曾经几次跟妈妈商量。最后,他们约定,如果一周表现良好,妈妈就送给他两只小乌龟。

  看来,这周他的愿望是不能实现了。一想到这儿,磊磊妈妈就仿佛看见了儿子那张满含泪水的脸。其实,做妈妈的哪个愿意如此呀!

  突然,她记起英新老师讲的一件事。

  有一个8岁的小女孩,回到家后经常大声尖叫,父母稍微说她两句,他就和父母顶嘴,还又哭又闹。邻居都被她搅和不得安宁。

  她的妈妈痛苦极了,因为和她讲道理,她不听;训斥,她就顶嘴。

  后来,她的妈妈从英新老师那里学会了一招——忽视。当小女孩再尖叫的时候,家里没有一个人理她,任何人都像没听见一样。小女孩觉得特别的奇怪。可当她不尖叫的时候,爸爸、妈妈却主动地去关心她,和她一起做游戏。这样过了几天,那个孩子竟然改掉了尖叫的毛病。

  英新提示:孩子尖叫目的在于吸引父母的注意,讲道理、训斥都满足了她的行为目的,唯有忽视才是有效的方法。

  这时,英新的话又一次在脑海中闪现:“当我们的孩子想要用不良的行为获得注意时,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不是训斥他,而是忽视他,不给他一定的关注。”

  于是,一个注意已经在她脑海中形成,对,给他买小乌龟。

  在从学校回家的路上,她特意绕道去买了两只小乌龟。知道儿子很喜欢漂亮盒子,所以还特意用一个精美的盒子装了起来。

  回到家后,磊磊胆怯地望着她。

  “妈妈,你回来了。”

  看着儿子怯生生的样子,磊磊妈妈能想象得出,他害怕遭到妈妈严厉的批评,已经提心吊胆了许久。

  英新提示:以出乎孩子预期的行为赢得孩子的合作。

  一想到这些,磊磊妈妈就没提下午的事,特意将盒子往儿子的桌子上一放,答应了一声,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进屋换衣服去了。

  不出她所料,那个漂亮的盒子立刻引起了磊磊的注意。没过两分钟,就听他扯开嗓子,惊讶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呀?”

  “这是妈妈送给你的,你打开看一看吧。”磊磊妈妈不动声色地回答。

  马上,外面就响起了希哩哗啦的声响,紧接着就听见磊磊惊讶的欢呼声:“是小乌龟!妈妈,是你给我买的小乌龟吗?”

  还没等妈妈回答,磊磊已经抱着盒子,高兴得又蹦又跳,还大声地嚷着:“姥姥,姥姥,快来看呀!妈妈送我的小乌龟。”

  没过多一会儿,磊磊像想起来什么似的,停止了跳跃,笑容也一下子从小脸上消失了。

  “妈妈,我上星期表现得不好,你为什么还给我买小乌龟呢?”磊磊充满疑惑地问。

  磊磊妈妈这时只字未提儿子打人的事,反而笑着对儿子说:“妈妈知道你在上个星期前三天都表现得特别好,所以妈妈给你买了小乌龟。”

  听了妈妈的话,磊磊捧着小乌龟,低着头,戴着几分歉意地走到妈妈跟前。

  “妈妈,其实我上个星期表现得不好,不仅打同学,我还冲老师发脾气了。”

  见妈妈依然没有发脾气,磊磊就一股脑地倒出了心声。

  “我也不想违反纪律,跟同学打架,和老师顶嘴,发脾气,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妈妈,你说这可怎么办呀?”

  看着儿子可怜巴巴的样子,磊磊妈妈有意将语速放慢,用手抚摸着儿子的头,轻声地说:“妈妈教你一个办法,下次再想发脾气的时候,你就对老师说:‘让我出去冷静,冷静。’出了教室,你就自己数数,从1数到10。我保证,你就不会生气了。”

  第二天,磊磊像一只快乐的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回到家,迫不及待地对妈妈说:“妈妈,妈妈,你的方法真是神了。我今天又想冲老师发脾气,我就出去数数了。我刚数到三,就没事了。”

  英新提示:问题解决策略有助于孩子学习解决问题、承担责任的态度。

  其实,这些磊磊妈妈早已从老师那里知道了。

  中午,老师给磊磊妈妈打电话,说磊磊上课不随便下位子了。为了控制自己,他经常在课堂上自言自语:“我想喝水。我不想喝水!我想走走。我不能走!”

  听了老师的话,磊磊妈妈真的特别感激老师,感激老师能够理解孩子的行为目的。要是别的老师听到有人在课堂上这么说,一定会认为,学生是在成心捣乱。

  英新提示:妈妈对磊磊的冲动不再是简单、粗暴地批评,而是,采取解决问题的态度帮助孩子,孩子更是以自我控制来回报妈妈。

  “妈妈,”磊磊见妈妈没有说话,就有些不耐烦地摇晃着妈妈的手臂说:“妈妈,我觉得我和同学们不太一样,他们上课坐得住,我却坐不住。”

  这时,磊磊妈妈拿出一张纸,对儿子说:“你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妈妈为你的进步而骄傲。我想,你也一定会为此而自豪吧?”

  听了妈妈的话,磊磊也很受鼓舞,深深地点了点头。

  英新提示:磊磊在老师和妈妈的鼓励下,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都提高了。

  “那你说,人能一口吃成胖子吗?”

  磊磊把头摇成了拨浪鼓。

  磊磊妈妈接着说:“问题不是一天才有的,那么,解决问题也不可能只用一天。这样吧,我们两个商量一下,做一个比赛,看看谁的进步快?”

  一听说要比赛,磊磊的眼睛为之一亮,十分兴奋地说:“怎么赛呀?”

  磊磊妈妈将那张纸一折两半,说:“这边,是你给妈妈指出的三个缺点;那边,是妈妈希望你解决的三个问题。我们写出来,看看谁的进步快?”

  (磊磊妈妈和磊磊一起趴在桌子上一起制作比赛表格:一边是妈妈的三个缺点;另一边,是磊磊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孩子可以给妈妈指出缺点,这对磊磊来说,还是头一次。于是,他想了想,很认真地要求妈妈在纸上写下了“说话不算数、爱唠叨、发脾气”三个缺点。

  磊磊妈妈同样也在纸上写下了“遵守课堂纪律、和同学友好相处、控制自己的情绪。”三个问题。

  写完以后,他们还约定,谁有进步,就给谁画朵小红花。半个月后,看谁得到的多。到时候,再制定下一次的比赛内容。

  看着儿子兴奋的样子,磊磊妈妈的眼眶就都湿润了。心想,大概只有做了父母的人,才能体会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带给家长的都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喜悦,同时,也带给我们无限的温暖。

  英新点评:

  “捣蛋”专家都是非常有创造力的,面对他们层出不穷的花样,父母和老师首先要认清孩子的行为目的,对吸引注意的孩子,父母和老师正确的做法是忽视他,在他期望得到注意的时候,不让他“获得”注意;而当他表现良好,即使是微小的努力,甚至需要我们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进步,要“给与”注意,及时鼓励,切忌将标准定得过高,孩子难以达到而放弃努力。

  磊磊妈妈及时调整标准,肯定孩子的努力并鼓励他,使孩子更有改善行为的动力。

  另外,妈妈通过积极倾听,澄清孩子打架的原因,用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孩子寻找有效的方法,孩子乐于实践并取得进步。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使用问题解决策略时,应该灵活运用,不需要刻板地尊照以上的6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