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争执中成长

乐清网_儿童_早期教育_ 2011-04-27 转载自:乐清网

  小朋友之间交往,打打闹闹是常有的事情,冲突和矛盾说来就来。

  无论被打还是打人,妈妈都不必过于紧张,正确的做法是,帮助婴儿培养正确的态度与处理方式,发展朋友间的关系。相信在经历了数不清的纠纷、争执的教训以后,婴儿会逐步适应纷争。

  让婴儿获得心理平衡

  婴儿受到欺负后心里会很不舒服,立即就想讨回损失,因此动手,这是一种自卫心理。

  爸爸妈妈要让婴儿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醒他不能动手打人,更不能主动去攻击别人。如果婴儿被别的孩子欺负,可以将他拉开,问问他的感受或替他说出感受,让他明白爸爸妈妈了解他的心情。接着爸爸妈妈就要做正确的引导,比如说:“他撞了你,你很疼,那你动手打了他,他不也同样会疼吗?”得到心理平衡,婴儿很快便会将一切抛之脑后。

  最好当个“小绅士”

  面对争执,爸爸妈妈首先应正确评估事情性质,不要看不得婴儿受委屈、流泪。其实,争执只是婴儿成长中的一种游戏,无伤大雅,更不会造成伤害。何妨给婴儿来点“绅士教育”?让他学会处处谦让,不为小事斤斤计较,这样反而会让他在同伴中获取信任与好感,赢得更多的友谊。

  主动道歉是良好的品质

  一旦发生争执、纠纷,爸爸妈妈要及时帮助婴儿调整情绪,舒缓紧张、沮丧、愤怒的心情。待他平静下来,再与他进行谈话,让他认识到,不管对错,只要动手就不对。比如,妈妈可以对先动手的婴儿说:“我知道你有委屈,可的确是你先把人家推倒的,这就是你的不对。去跟小朋友道个歉,好吗?你们还是好朋友。”一般来说,婴儿会接受妈妈的建议。这样做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可以使对方也勇于面对自己的过火行为,学会相互道歉;二是可以保护自己,从不愉快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坚决制止攻击行为

  常见两种情况,一是婴儿占了便宜,爸爸妈妈称赞道:“好样的”;二是吃亏了,爸爸妈妈暴跳如雷:“没用的东西,为什么不还手。”这种鼓励和诱导的做法,会把婴儿引向歧途。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打架斗殴犯罪的青少年中,其攻击行为可追溯到幼儿期。因此,对婴儿在争执中出现的攻击行为爸爸妈妈必须坚决制止。不能怂恿婴儿施以拳脚,更不能亲自出马为婴儿讨公道。

  婴儿在争执中成长

  爸爸妈妈既不要以“好孩子不哭”,来制止婴儿委屈流泪,也不要用“坚决站在婴儿一边”来强化他的痛苦与仇恨。压制和纵容都不可取。争执,是一门功课,是婴儿相互学习相互适应、提高交往能力而付出的代价。由此,婴儿的想像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还锻炼了辩论才能。所以,爸爸妈妈完全可以用豁达的心态看待争执,理智地引导婴儿在争执中学会掌握一些交往技巧,比如宽容别人、谦让同伴、坚持自我、勇敢面对责任等等。让婴儿运用智慧自己解决问题,是合乎实际的,也是合乎心理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