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堵手足口病病毒四大妙招

乐清网_婴儿_婴儿疾病_ 2022-11-29 转载自:乐清网

  日前,我省传染病疫情通报显示,3月份,全省共报告丙类传染病7种,报告病例数5899例,其中病2844例,死亡10例。到目前为止,全国有14个省份报告有死亡的病例,广西27例、湖南23例、河南9例,三省疫情之严重居全国前三位。“手足口病”几个字再次频频出现在公众的眼前。


  5岁以下儿童最易感染

  记者从湖南省儿童医院了解到,今年1—3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共接诊手足口病患儿2570例,其中危重症患儿78例,机除1人放弃治疗外其他均已康复。4月份至12日止,门诊1340人次,留观感312,住院79人,危重70人。

  卫生部手足口病防治专家组成员、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二科主任李双杰教授向记者介绍,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潜伏期一般3—4天,早期表现为低热、口痛、流涎、怠倦,随后出现手掌、足底水泡,几个到数十个不等,口腔、咽部浅表溃疡,部分特殊病例可在臀部、会阴及膝关节等处出现水泡、血泡。极少数患儿患手足口病后,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如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弛缓性麻痹、心肌炎等,这类患儿大多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多在发病后3至5天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手足口病可防可治

  家长不必恐慌

  李双杰教授透露,“我昨天看了106个病人,其中75%的都是手足口病患者。”今年我省手足口病来得早、来得快,病情严重。以往4—6月才会高发,今年1—2月份就开始了。最严重的病例,从发病到死亡只用了48个小时。

  家长要注意孩子手足口部,如果小孩出现手指、手掌、足趾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如米粒大小,周围有红晕,应立即到医疗机构就诊。目前,手足口病实行分级诊疗,轻微症状者可到县级医疗机构就诊,不要都往大医院跑。如孩子有了手足口病的症状,出现发烧、呕吐、睡觉有惊吓等状态,就应住院治疗,不能耽误。如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加快等重症状态,须到三甲大医院治疗,一般每个市州都有三甲大医院。如病情持续发展,就应到省级手足口病定点医院治疗。“手足口病及时发现、就医、隔离,大部分患儿一两周内可治愈,没后遗症。但也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及早预防,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幼儿园是预防重点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

  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唾液飞沫中的病毒可悬浮在空气中经呼吸道吸入在人群中传播;所以在好发季节,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因此幼儿园要做好手足口病消毒防治工作。

  天天坚持晨检,对教室进行消毒。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等症状,立即通知家长带小孩去正规医院就诊,同时对其接触过的玩具、被褥、桌椅等物品和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消毒。平时也要搞好教室、寝室、厕所、食堂等场所的常规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场所的通风换气。 要加强对儿童卫生知识的宣传,指导儿童养成餐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不吃生冷食物等习惯。

  孩子患病后,应隔离两周。患儿家里应使用肥皂、消毒液对日用品、玩具、尿布消毒,奶具、餐具煮沸。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预防手足口病四妙招

  省儿童医院感染一科的张凤医生提醒广大家长,在手足口病的患儿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能有效的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

  预防手足口病二注意:

  1、家长当心祸及宝宝。很多成人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后往往是隐性的,自身不发病,却成为传染源。在手足口病病毒较猖獗季节,自己和孩子外出回家后应认真洗手,更换干净衣物。家长不要口对口地给孩子喂饭。

  2、酒精不能杀死手足口病病毒。手足口病病毒“颇有个性”,它在56℃以上高温环境下会失去活性,紫外线及干燥敏感,甲醛、氯化物、酚等化学物质可抑制其活性,但75%酒精和5%来苏对其没有抑制或消灭作用。

  封堵手足口病病毒四大妙招:

  1、清新空气赶走病毒。在清新的空气中,病毒是很难在室内“逗留”或繁殖的。每天最少通风三次以上,每次不低于30分钟。

  2、紫外线剿灭病毒。利用充足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病毒。宝宝的衣物、被褥适用此法。

  3、高温和沸水杀绝病毒。宝宝使用的餐具或奶瓶等每天高温消毒,用沸水煮15分钟以上,且不要和大人的餐具混放、共用。

  4、含氯消毒剂铲除病毒。手足口病病毒在配比合适的含氯消毒液中是难以存活的,可用此液浸泡宝宝的衣物、被褥、毛巾、玩具等。

  本报记者 吴岱霞 通讯员 刘菊秀 赵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