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音乐能力的发展时期

乐清网_幼儿_才艺培养_ 2022-11-29 转载自:乐清网

孩子的发展时期

  音乐是流淌的小溪,它能荡涤心灵、陶冶情操,能为生活增添情趣、注入活力。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就是音乐能力。研究表明,音乐能力并非一种特殊的天赋,它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后天的环境和音乐实践活动,所以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多种途径促进幼儿音乐能力。

  0岁~1岁半

  音乐能力的萌芽期

  研究发现,新生儿能够感知各种声音。6个月左右,孩子开始能够使用自己咿咿呀呀的“语言”回应环境中的各种声音,而且随着身体动作的发展能够自己尝试制造出一些声音。如孩子无意中碰到了系有铃铛的绳子后,铃铛发出了悦耳的声音。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会乐此不疲地不断拉绳子,嘴里还会一唱一和地发出声音。12个月时,能够随着节奏明显的音乐手舞足蹈,并且会反复模仿自己感兴趣的声音。18个月时,孩子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歌唱和节奏活动,即咿呀学唱期。

  教育提示

  这一时期的孩子对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具有一定的感受力,家长可以布置充满悦耳声音的环境,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

  1.有意识地利用周围环境,让孩子感受不同的声音

  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如吃饭的时候,用筷子和小汤匙敲打碗口,发出不同的声音,让孩子区分辨别;在与孩子讲话的时候,可以模仿不同的声音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此同时,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让幼儿倾听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和感悟能力。

  2.积极回应孩子的“语言”

  受周围各种声音的刺激,孩子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模仿或回应听到的声音。这种语言可能是口中发出的声音,也可能是肢体的动作。此时,家长应敏感地把握孩子的反应,并模仿孩子的“语言”,给孩子以鼓励,为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音乐感悟奠定基础。

  1岁半~3岁

  音乐能力迅速发展时期

  2岁幼儿对节奏明显的音乐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而且由于自身活动能力增强以及语言理解力的发展,他们会使用身边的玩具或者器皿自己“制造”乐器,如敲打玩具、碗盘等。2岁~3岁这一时间段,被认为是幼儿“复制”歌曲能力较强的阶段,他们会模仿熟悉的或者喜欢的旋律,还会跟随音乐“翩翩起舞”。

  教育提示

  1.引导幼儿区分辨别各种不同的声音

  不同质地、不同敲击物、不同敲打方式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如风铃和拨浪鼓的不同声音,用筷子敲打碗口和玻璃杯发出的不同声音等等。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受声音的不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

  最初,可以让幼儿随着乐曲自由表现,如点点头或者跺跺脚等等。然后,逐渐提高要求,要求幼儿只在重音的地方拍手或跺脚等,以发展幼儿的音乐理解力和对节奏的把握程度。

  3.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家长要乐于做孩子的观众,乐于倾听孩子对某一段音乐的讲解,及时肯定哪怕是很粗糙的表演。另外,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表演,这不仅可以为孩子提供榜样,“悄悄地”丰富孩子表达音乐理解的语言,还可以增加趣味,鼓励孩子大胆表现。

  3岁~6岁

  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3岁左右的幼儿能够熟练地根据音乐节拍做动作,也可以完整地唱简单的幼儿歌曲。4岁左右的幼儿既能够独立演奏,又能够合作演奏。而且经过音乐训练之后,还能分清各种乐器的音色。如在同一首乐曲中,能够区分出钢琴、小号、三角铁等。5岁~6岁时,幼儿能够比较准确地随着节拍唱歌,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创歌曲。这一时期,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显著增强。如能够区分不同类型、不同节奏的音乐作品,能够使用学过的词汇描绘感受到的乐曲。

  教育提示

  1.布置充满的房间

  例如,可以在地板上画上放大的五线谱图,家长可以以游戏的方式与孩子一起认识五线谱,并利用五线谱进行音乐活动。也可以在房间的某一角落悬挂不同的器物,和孩子即兴创造一首打击乐。

  2.发展孩子对音色、音高的分辨能力

  任何能力的形成都需要一个过程,对音色、音高的分辨能力的形成也是如此。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发展情况,选择适宜的乐器或者乐曲,循序渐进地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如在辨别音色时,可以先听单一乐器配乐的曲子,辨认单一乐器的声音,然后再听几种乐器合奏的乐曲。

  3.鼓励孩子创造性的表现

  在生活中经常能够听到孩子自己填词的歌曲,看到孩子对同一首乐曲会有不同的动作表现,所有这些都是孩子创造性的表现,家长应该鼓励并参与到孩子的这种表现和想像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