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婴儿不合群”

乐清网_幼儿_日常护理_ 2011-05-10 转载自:乐清网

  如何面对婴儿的无理要求

  一岁多的婴儿,常常会有无理要求,或者是无理行为。妈妈们认为,最好不要轻易答应婴儿的无理要求,不要受到婴儿的要挟,否则就等于纵容婴儿成为一个不明事理、任性、不可理喻的坏婴儿。如婴儿有想去月球上的“无理要求”,爸爸妈妈应该尽量用婴儿能够理解的语言告诉婴儿,宇航员能够到月亮上去,等婴儿长大了,做一名宇航员就可以飞到月球上去了。婴儿或许听不懂妈妈的话,但这会在婴儿幼小的心灵中打下烙印,慢慢地,“当宇航员能登上月球”就可能成为婴儿的梦想。妈妈以这样的心态面对婴儿的“无理要求”,和婴儿的对峙就会少很多,婴儿的好奇心也就不会被压抑下去,婴儿们就会成为有巨大创新能力的开拓者。

  如何面对婴儿不合群

  到了这个月龄,有的婴儿开始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有的却仍然喜欢独自玩耍。有的和小朋友在一起时,可能还会对小朋友发起攻击,面对受到攻击而哭泣的小朋友,无动于衷。这是不是婴儿有攻击性且内心冷漠呢?婴儿与小朋友最初的交往,大多是围绕着玩具和某样东西展开的,对小朋友本身并不感兴趣。这时的婴儿仍然喜欢和父母在一起,把父母当作最好的伙伴。婴儿和哪个小朋友玩耍,不是主观选择的,其他小朋友和婴儿玩耍也不是主观选择的,吸引双方在一起玩耍的媒介,往往是某个他们共同感兴趣的玩具。既然婴儿不把小朋友作为交往的主体,当然对小朋友就不会关心了,甚至还会因为小朋友占有他喜欢的玩具而发起进攻。这么大的婴儿对东西的归属权还不理解,在婴儿眼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他的。

  自我与分享

  当婴儿意识到“自我”时,说得最多的是“我的”。不能认为这是婴儿自私的表现,这是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现象。妈妈要知道,分享不是婴儿与生俱来的,爸爸妈妈要有意识地让婴儿学会分享,让婴儿从分享中得到快乐。比如,爸爸给妈妈削一个苹果,妈妈说我们一起吃吧,爸爸把苹果一分为三。妈妈说苹果好甜呀,爸爸说你买的苹果真好,婴儿也一同快乐品尝,三个人共同分享吃苹果的快乐。还有很多这样的分享,爸爸妈妈给婴儿做出示范,让婴儿体会到快乐。只有自我,没有他人的人是自私的。但没有自我的人,是没有自信心的人,是容易产生怨气的人。所以,妈妈既不要打击婴儿的自我意识,又要积极地引导婴儿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分享快乐。分享不是婴儿自发的行为,需要父母去引导。培养婴儿健全的人格,爸爸妈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面对发脾气的婴儿

  婴儿对外界事物已经有了粗浅的认识,也有了最初的内心感受能力,并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但因受自身行为能力的限制,常常因为不能够实现某些想法感到沮丧。婴儿的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也会体味到挫败感。当婴儿处于这种状态时,就会通过发脾气来缓解内心的压力。比如婴儿要用积木搭建一栋他想象中的大楼,但由于技巧不足,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搭成,所以婴儿就会把积木扔得满地,并发出愤怒的喊叫。

  婴儿发脾气时,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等婴儿脾气过了,再耐心地询问婴儿发脾气的原因。用婴儿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劝导,并明确地告诉婴儿,发脾气本身是错误的。培养婴儿遇到问题有效沟通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父母要有极大的耐心,应对处于执拗期的婴儿。

  与婴儿建立沟通的桥梁

  婴儿有了自我主张,越来越有主意了,开始喜欢别人听从自己的安排。能够独立行走和自由运动,给婴儿创造了探索未知事物的有利条件。而另一方面,随着婴儿的长大,父母对婴儿的期望值提高了,开始不能容忍婴儿犯错,这就使得父母和婴儿之间产生矛盾。因此,父母与婴儿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机制,是婴儿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因为对流动着的水感兴趣,婴儿在水龙头下没完没了地洗手,袖子湿了,水洒满一地,婴儿全然不在乎,完全沉浸在玩水的快乐之中。这时,如果妈妈试图用语言来阻止婴儿玩水,恐怕没有任何效果。如果硬是把婴儿抱离现场,可能会导致婴儿哭闹。如何与婴儿进行有效的沟通呢?转移婴儿的兴趣点,用婴儿更感兴趣的事物把婴儿引离现场。当婴儿能够放弃玩水时,再和婴儿进行交流,告诉婴儿不能让水这样白白地流走,否则,没有水了,还怎么给婴儿洗澡、烧水做饭呢。

  尊重但不溺爱不放纵

  婴儿就像小树苗,是需要修剪的。我并不反对对婴儿施以适当的教育,我所反对的是对婴儿施以不适当的教育,是以我们成年人的思想对婴儿施以强制性的教育。不能因为自己是父母,就不需要理解婴儿、尊重婴儿了。小树之所以能够长成大树,靠的是土地提供的营养和水分,还有太阳提供的光照,而不仅仅是靠修剪。如果修剪不当,也会伤害小树。因此,当你决定“修剪”婴儿时,首先要思考一下:你理解婴儿吗?你是否了解此年龄段婴儿的特点?你是否试图走进婴儿的内心世界?只有先去了解婴儿,才能有资格教育婴儿。否则,你与婴儿的距离将拉得越来越远。当你发现这个距离时,可能为时已晚,一切都不可从头再来,因为婴儿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有些父母可能认为,3岁以内的婴儿似乎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不是的,我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到一些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在给婴儿们做心理辅导时,我发现,很多婴儿的心理问题都可追溯到幼时的养育经历。如果爸爸妈妈从一开始就注意到这一点,从一开始就知道怎么做,就不会发生后来的问题。但爸爸妈妈大都表现出无奈,更觉得自己无辜:为婴儿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到头来换取的是心理不健康的婴儿,真是有冤无处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