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纠正小家伙的坏习惯

乐清网_幼儿_幼儿心理_ 2022-11-29 转载自:乐清网

  生活中,很多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习惯,他们会说:“我从来不吃虾…….”;“我不喜欢胡萝卜……”;“我讨厌画画儿”;“我不会……”小小的人其实只不过三四岁年纪,但是却常常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所谓“习惯”,而这些“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没有帮助的甚至还还会产生负面作用,那么如何让孩子改变这样的习惯,变“我不能”为“我能够”、“我可以”呢?

 
       Part1:
        菲儿不爱吃虾。中午吃饭的时候把所有的虾都挑了出来。更夸张的是在喝紫菜虾皮汤的时候居然还把所有的小虾皮挑出来,最后因为虾皮太多实在不好挑,干脆连汤都不喝了。
        与菲儿对话后了解到菲儿不吃虾的原因是她害怕虾,觉得虾长的怪怪的像虫子,虽然妈妈讲了很多虾有营养的道理,但菲儿还是缺少勇气不敢尝试。
 
       弄清原因之后我们可以“鼓励”的方式,当着菲儿面让她看到妈妈手里拿着活虾,都没有被虾咬到,告诉她虾并不可怕,然后妈妈握着菲儿的小手让她去摸摸虾。接着当妈妈将虾做熟以后,让她闻一闻虾香喷喷的味道,然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当着菲儿的面来吃虾,一边吃一边说虾很有营养,而且味道很好。鼓励菲儿和妈妈一起分吃一只虾,渐渐地增加数量。
通过不断的鼓励以及有步骤的尝试以后,菲儿现在很喜欢吃虾了,在这个过程中她克服了自己的恐惧心理,打破了所谓的“从来不吃虾”的习惯,体会到了“我可以”“我能够”心理成长。
 
        Part2:
        游戏教室里,小朋友们都在玩给小熊穿新衣服的游戏,游戏盒里有很多木质的服装卡片,小朋友要挑出来镶嵌在小熊的身体上,所以不仅要挑漂亮的图案,还要选择判断服装的形状与小熊的身体是否对应。这需要小朋友细心观察,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乐乐挑了一件蓝色的水手服和背带裤给小熊穿,却发现对应不上,按了几次还是不能放在空缺处,于是“叭”地一声,把手里的卡片远远地扔了出去,还大声说道:“哼,我不玩了。”又把桌子上的游戏材料全都扔到了地上,一个人气呼呼地跑到窗子边趴着栏杆向外看。

        乐乐的问题是面对困难容易退缩,做事没有耐心,不能在失败中坚持。我们需要做的是引导乐乐分析问题出现在哪里?如何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小熊的胳膊提着水桶呢,所以我们要帮他找一件短袖的衣服,这样就能直接穿进去了,对吗?”“你仔细看看小熊的腿有多长?你找的裤子也要这么长才行。”
 
        重要的是告诉乐乐“失败并不可怕。”因为方法就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错误和失败其实离目标更近了一步,所以不能轻易放弃。
 
        Part3:

        天月是性格外向、脾气急躁的男孩子,路路是比较内敛喜欢思考的女孩子,两个小伙伴经常在一起做游戏,表现则大不相同。有一次,我在游戏室陪他们玩一个训练小朋友判断力的闯关游戏,这个游戏要求小朋友从多个图形组合关系中发现规律并推衍出符合条件的空缺图形。这对于成年人来说都具有相当的难度,对天月和路路就更有挑战了。天月初时兴趣很高、积极响应,随着游戏难度逐渐加深遇到了困难便发起了脾气。路路虽然也不能一下子找出答案,但是她总在尝试着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仔细观察并寻找图形之间的规律与内在联系,而天月则选择了大声哭喊来表示不满,“太难了,我不玩了!”“我要出去,我要出去!”

        我陪在天月身边,轻声地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边哭边说:“这游戏太难了,我不会。”我轻轻拍着他的肩膀安慰他,告诉他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又指了指路路和其他小朋友,做了一个“嘘”的手势并把他搂在怀里,“其实这个游戏我也不会。”他瞪大眼睛看着我:“为什么你也不会呢?”我趴在他耳边说:“因为在游戏开始前我没有仔细听安妮姐姐讲游戏规则,所以现在我不会。”天月安静了,想了想:“我刚刚也没有认真听,所以我也不会。”我说:“那咱们请路路再给咱们讲一讲?”他听了立即点了点头。于是我请路路来给天月讲解并做示范。两个小朋友,一个认真学,一个仔细教。这便是孩子们之间的“生生互动”。果然,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天月特别认真,积极的向路路询问不清楚的地方,顺利进入到后面的环节。

        当孩子遇到难题失去耐心发脾气的时候,很有可能出于自身的行为习惯而采取的偏激的解决方式。这时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能单纯地讲道理,要让他自己认识到问题的原因所在,以适当的方式给予他适当的引导,让孩子自己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习惯和能力,才能真正的有利益于帮助他进步。

        ——摘自《妈妈有办法,宝宝就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