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拼命努力的人,没有资格谈努力方法

读书笔记·《高效努力》

你明明很努力了,为什么依然收效甚微?很多人不如你勤奋,为什么依然比你出色?答案是:你还没有找到努力的正确方式!

本文分别从拼尽全力的重要性、成功必备的软实力,以及如何发挥优势、保持自律精神、让心灵变得更加强大这五个部分来讲解怎样才算是真正的高效努力。

那些没有拼命努力的人,是没有资格谈努力方法的。

一、拼尽全力才有戏

很多人会给自己的懒惰寻找借口说,因为不知道未来要做什么,感觉没有目标和方向感,所以会有种有力也使不出的感觉。

但是我更相信,我们不能等到看到希望之后再去奋斗而是应当努力奋斗才能看到希望。

我的一位好朋友Jack,是一所名牌大学的硕士毕业生,但是却做着一份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国企工作。这种生活,让Jack无法看到对未来的希望。

Jack想要谋求改变,却又不知道未来的路会在哪里。他所唯一拥有的就是一颗倔强的、不甘平庸的心。

开始的时候,他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做起,于是他就下死功夫去做好三件事情:多读书、多锻炼、多试错。

从表面上来看,Jack的这种努力好像是一只无头苍蝇在到处乱撞。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慢慢找到了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那就是成为一名互联网公司的从业者。

再后来,的确有一家很棒的互联网公司盛情邀请他加盟,并且提供了一份相当有诱惑力的年薪。

那么,为什么一家互联网公司会忽然盯上在国企工作的Jack呢?

原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这家互联网公司的负责人之一和Jack互相加了微信

这位负责人每天看到Jack都在朋友圈中不断地分享新观点、同时又看到他在朋友圈晒自己运动打卡的成绩,因此对他的学习能力和做事情的毅力都非常欣赏。

这个时候,Jack又主动提出利用空余时间到对方的公司去做一些不计报酬的实习。

几番接触下来,那位互联网公司的经理被Jack所展现出来的这种学习能力和改变自己的决心所折服,最终向Jack伸出了橄榄枝。

台湾著名生涯咨询专家金树人教授在《生涯咨询与辅导》一书中曾经说过两句非常经典的话:

一个人若是看不到未来,就掌握不了现在。一个人若是掌握不了现在,就看不到未来。

我更喜欢第二句话。因为对很多人来说,假如能够看到未来,那么掌握好现在”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难就难在,看不到未来希望的时候,是否依然会拼尽全力,然后等待希望慢慢出现。

二、成功必备软实力

《高效努力》这本书系统讲述了在职场中我们应当具备哪些能力,才会让我们的努力变得更有价值和高效,下面我们就挑选其中三项能力来和大家分享。

首先,是高效学习的能力。

高效学习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我们所常说的刻意练习。如果一个人不懂得刻意练习,那么学习的效率就会非常低下。

刻意练习的能力是由三个要素所组成的,分别为:有目的、有反馈、有挑战。

举个例子。有很多人在拿到驾照之后一直不敢开车上路,这个时候可以请一个有经验的师傅在旁边陪着你练几次,很快就能上路了。

为什么呢?

有经验的师傅通常会直接带你去复杂的路况上去开,这样你就不得不离开舒适区,这就是有挑战

当你出错的时候,师傅快速地提醒你应当如何纠正,这就是有反馈

最后,这种师傅做陪练的目的也很明确,那就是能够帮助你快速开车上路,这就是有目的

这种学习往往是十分高效的,用不了几次,一个人就敢上路开车了。当然,在其他学习情境当中,刻意练习也同样适用。

其次是时间管理的能力。

在《高效努力》这本书中,我将时间管理的能力总结为三个关键词,分别为:土豆、青蛙和番茄。

所谓土豆,就是指学会列待办清单(to do list),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我们的努力更加具有目标感,同时也可以把存在大脑中的那些模糊的心事变成具体的行动计划,从而大幅度提升学习或工作效率。

所谓青蛙,就是指着学会养成要事优先、一上来就去做最重要的习惯。

青蛙”这个说法来自于马克·吐温的一句名言:

如果你一早醒来就吃掉一只活青蛙,那么在接下来的一天里就不会有什么困难的事了。因为剩下的事当中,没有什么比吃掉青蛙更加让人难受的了。

所谓番茄,就是我们所常说的番茄工作法,具体来说就是指保持专心致志工作25分钟,然后再休息5分钟”的工作或学习节奏。因为工作和休息的相互交替,往往能最大幅度的提升做事效率。

最后是精力管理的能力。

精力管理和时间管理是互为补充的,如果一个人的精力储备不够,纵使拥有再多的时间,也无法做到有效运用。

而只有拥有了旺盛的精力,我们才会让时间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在《高效努力》这本书中,我总共列举了七种提升精力的实用方法,分别为:

调整呼吸、合理膳食、补充水分、保证睡眠、增加积极情绪、变得乐观、寻找使命感。

三、发挥优势不平庸

来自国外的一项针对全球大型组织的研究发现,只有20%的员工认为他们每天都在从事着能够发挥自己优势的工作

与之相伴随的就是,每天都有千千万万的人在无声的绝望中煎熬着,他们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远离激情和梦想。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里格曼曾经说过:

所谓幸福,就是找到自己的优势,并且在工作和生活中尽可能地去运用它。

那么,到底什么才算是一个人的优势呢?

在《现在,发现你的优势》一书中,作者给出了一个经典的定义:

优势是天赋、知识和技能三者的结合,缺一不可。

举例来说,在我读大学的时候,虽然对心理咨询很感兴趣,认为自己在开导别人方面具有独特的天赋,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无法使心理咨询”成为自己的真正优势,而且每次见到来访者的时候,我都会感到很头痛,因为感觉自己无法胜任。

后来进入大学工作之后,随着心理咨询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技能的不断提升,我慢慢从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找到了成就感,并且欲罢不能,这个时候,心理咨询才真正成为了我的优势。

当然,仅仅具有知识和技能,而缺少天赋也是不行的。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了1万个小时定律。他指出,1万小时的学习和训练,是一个人从平凡变成大师的必要条件。

然而,我们的人生是非常短暂的,是不是只要随便选定一个领域,玩命死磕上1万个小时,就一定能从平凡走向卓越?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没有拼命努力的人,没有资格谈努力方法

比方说,我一直都很头疼数学,因为我打心底里讨厌冷冰冰的数字,我的噩梦当中经常会出现的一个场景就是:

自己正在参加数学考试,结果一道题目都不会。如果非要硬逼着我去学1万个小时的数学,我想学不到1千个小时,我就会精神崩溃,学不到2千个小时,我就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而我的天赋在于人文学科,热爱去探索人性,帮人去做心理疏导。如果能够让我在这些领域拼命地学习和精进,我想,用不了1万个小时,就会取得不小的成就。

总之,要想做到高效努力,就需要在某一方面拥有真正的优势。而要想在某一方面拥有优势,天赋、知识和技能,一个都不能少。

四、自律才会有自由

要想高效努力,还要时刻保持自律的精神。而自律精神的最大敌人,往往是拖延症。那么如何才能战胜拖延症呢?

其实拖延的人往往都具有失败恐惧症。

喜欢拖延的人在内心深处经常会遵循这样一个错误的逻辑:做事失败=我的能力很差=我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

而拖延的存在,就不会再让这一逻辑继续发挥作用了。因为只要拖延不去做一件事情,拖延者就不会遭遇任何失败。如此一来,就无法证明拖延者的能力很差,更没有机会去证明拖延者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了。

如果理解了拖延的本质是对失败的恐惧,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有的人会喜欢拖到最后一刻,再去完成上司所交代的那项任务。并且在上交任务的时候,反复向周围人强调自己并没有用尽全力去做。

其实,拖到最后一刻再去完成任务的潜台词就是:

即使任务完成的并不出色,也并不能说明我的能力差,因为我根本没有用尽全身力气去做。如果我多花点时间去完成这项任务,一定可以做得更加出色。

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

有些人宁愿承受拖延所带来的痛苦后果,也不愿意承受努力之后却遭遇失败所带来的自我价值怀疑。

所以,想要战胜拖延,先要战胜对失败的恐惧。

五、心理强大才能赢

高效努力,还离不开一颗强大的心脏,敢于时时刻刻向自己发起挑战。

然而,在当今社会里,有很多人喜欢逃避挑战,并且美其名曰自己活得很佛系,这实际上是丧文化”的一种表现。

所谓丧文化”,就是指对生活没有什么激情,心情处于低落的状态并且对一切事情都很难提起真正的兴趣。

这种活得很丧”的感觉,其实是由于生活太过安逸、生命当中缺乏必要的挑战所造成的。

这一部分的人,往往喜欢逃避现实、把努力等同于痛苦、把感官愉悦等同于幸福,最终在过于舒适的生活中迷失了真正的自己。

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我曾经用一年的时间彻彻底底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精神世界的空虚。

在那一年的时间里,由于学校基本没有什么课,也没有什么人管你,我就经常窝在寝室里,怎么舒服怎么来。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我都在漫无目的地浏览各种网页,很少静下心来去读书,也很少会去做挑战自己的事情。

然而,这种过于舒适的生活并没有把我引向持久的快乐,反而把我推向了抑郁的边缘,我开始经常性的失眠。

最近这几年,我活得很累、过得也很辛苦,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但即使是这样,我依然觉得这样的生活,也比当年那段过于轻松的生活要好很多。至少,辛苦的生活让我感觉活得很踏实。

正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所说:

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

在现实生活中,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些心血来潮的努力,并不一定都会有美好的结局。

赢,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努力拼搏的精神,还需要一整套高效努力的方法。

就如同《高效努力》这本书所总结的那样,要想赢,首先你需要拼尽全力,这是最为基础的一件事情。

除此之外,你还需要掌握一些成功必备的软实力、努力去发挥自己的优势、具有强大的自律精神、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从而让努力产生更大的价值、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真正的改变。

在《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3大阶段》这本书中,作者布赖恩•费瑟斯通豪意外地发现,大多数人在努力的时候都走在了错误的道路上:

(很多人)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近在眼前的下一步上,而不是整条路径。他们大都将职业生涯当成一场短跑比赛,然而事实上,这是一场至少长达45年的马拉松。

他们更关心下周二的升职加薪,而不是在真正重要的时候,也就是四五十岁时拥有更好的选择。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太过急功近利,很容易导致前功尽弃。

既然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如此漫长,何不拿出一点时间来提升一下自己,多去学习一些方法论层面的知识,从而避免让低效的努力蹉跎了自己美好的青春。

希望《高效努力》这本书,能够帮助你赢得更加精彩。

6大奋斗方法论,42个思维及行动指南,上百个典型案例,从此告别低效,让你的时间、行动迅速变现!

宋晓东,大学幸福课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认证学校心理咨询师,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特聘专家。

已出版畅销书《痛苦,不过是一份包装丑陋的礼物》《情绪掌控,决定你的人生格局》。

干货清单

1.我们不能等到看到希望之后再去奋斗,而是应当努力奋斗,才能看到希望。

2.下死功夫去做好三件事情:多读书、多锻炼、多试错。

3.刻意练习的能力是由三个要素所组成的,分别为:有目的、有反馈、有挑战。

4.所谓幸福,就是找到自己的优势,并且在工作和生活中尽可能地去运用它。

5.优势是天赋、知识和技能三者的结合,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