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具有相同的语言风格,喜

2003年4月1日,亚洲演艺界顶级巨星张国荣(因抑郁症)香港逝世,终年46岁。

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具有相同的语言风格,喜

2016年9月16日晚,乔任梁因抑郁症在上海家中去世,年仅28岁。

2017年7月20日,查斯特·贝宁顿因抑郁症在加州的家中被发现自缢身亡,年仅41岁。

在中国,抑郁症形势不容乐观,数据表明,我国抑郁症患者已达到9000万,发病率为4%-8%。

北大学者黄悦勤教授在名为《中国抑郁症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中写到:在覆盖全国31个省份、超过30000人的调查中发现,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已超过3%,有47%的人会自残,使人损失超过6个健康寿命年,在各类精神障碍中列居首位。

你周围性格开朗的朋友很有可能也是微笑抑郁”的一员,如何识别身边的抑郁症患者呢?

抑郁症患者,从少年到老年各个年龄层都有,而近些年来,年轻抑郁症患者的数量日益增长。

一类是临床抑郁,由于脑部负责情绪传递的多巴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下降,是生理层面的;

一类则是遭遇重大不良突发事件或长期存在痛苦的情感体验,如:亲人去世、负面关系、原生家庭的不愉快经历等。

目前,临床上最广泛应用的抑郁自评量表(SDS)是由美国杜克大学教授研发,可直观地反映抑郁患者的主观感受。

语言风格的变化

人类学家凯博文曾对抑郁症患者进行了统计,他发现抑郁症患者除了明显的生理病症:头疼、肌肉乏力,还有情绪化反应、幼稚的恐惧、心中的焦虑。

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一份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除了使用消极或悲观的词语外,更多的用第一人称代词我”

心理学教授James W.Pennebaker提出,从语言习惯或人称代词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关注焦点。

Pennebaker认为,更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可能是抑郁症患者时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与周围朋友较少产生联系有关。

《临床心理学科学》的期刊中写到,总是”、完全”、绝对”、整个”等极端词在抑郁症和自杀论坛中出现的比率分别是50%和80%。

抑郁症患者对待世界的看法总是非黑即白”这一部分也反映在他们的语言风格上。当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与他们所理解的运作方式产生冲突时,有很大可能会引发他们的焦虑和不安。

并且,他们会产生极端化的思维方式,比如:他为何总是这样对我”、这都是我的错”、我真没用”等。

心理反刍

心理反刍,则是当个体经历了某些负面的生活事件或压力,总是自发性地反复回忆事件发生的情境、引发情绪的原因、后果等,而不是对问题本身进行解决,持续性陷入不良的反思过程

近年来,一项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表明,负面生活压力能够直接触发焦虑,也能够通过心理反刍思维模式间接加深个体焦虑。

该研究还发现,抑郁症患者无法客观分析自我,总是受到反刍思维的影响,增加了自我认知失调的不适感,固执于自己的痛苦感受,使他们深陷焦虑的深渊而无法自拔。

心理学家认为,抑郁症患者具有比常人更为严重的自我意识,并会产生消极的认知与评价。

很多时候,人们无意中说出口的话其实是藏在心底的东西,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说话者的心理状态,也不断影响着说话者的情绪。

长时间运用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只会导致个体沉溺于悲伤中不能自拔,也延长了负面情绪的持续时间。

社交隔绝

随着现代社会理性化思维的进展,情感”的概念已经从文化上升为更深层次的体验,这些体验被贴上各种标签,比如:抑郁、焦虑、愤怒等。

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意识反映了个体主导地位的突出,与他们的语言风格有着内在联系。

同时,有相关研究发现,抑郁症恢复的人虽然正面词汇的使用有显著增加,但负面情绪的语言用词并没有明显下降,这或许也是抑郁症会持续复发的关键原因之一

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世间上的每分每秒都是煎熬。在全球,每隔40秒就会有一个人自杀,而其中70%的人是抑郁症患者。

他们的社交隔绝,不仅仅是与周围朋友断联,更是对世界产生麻木和绝望,只想个体默默逝去,对生命本身不再抱有任何希翼。

抑郁症患者们,遇到任何糟糕的事,感觉快要撑不下去了,请告诉你自己等一等”。治病的过程,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争。

在这场博弈里,你们都是骑马而归的战士,你们可不能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