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铁饭碗够铁吗?
对案件本身不太感冒,最触动我的是,其中某大型国有煤矿企业,曾经资产高达800亿,职工们都以在企业工作为荣。
仅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资不抵债,有将近2.4万人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那些矿工因为矿场停工,生活陷入窘迫状态。
孩子上学,老人就医,甚至自己生病住院治疗都成了问题。
生活中,买坏掉一半的菜,妻子鞋子破了都没钱买一双几十块的新鞋
矿工们面对镜头的哭诉,像极了去年火爆全网的只会收费的大姐”。
那是去年一月份,火遍全网的一篇文章《我今年36岁了,除了收费啥也不会》主要内容是,河北省唐山市为人民办了一件好事,取消了地头上的收费站。
结果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围堵领导要说法,在人社局已经按照《劳动法》给予经济补偿的情况下,要求政府解决工作问题。
其中一位大姐还振振有词: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这句除了收费啥也不会”直戳人心。
从八十年代末国企改制大批职工下岗,到现在互联网企业大规模裁员,都能找到这个大姐的影子。
很多人失业后总是一副受害者的形象,不断抱怨政策抱怨企业抱怨领导:好好的铁饭碗,说没就没了!
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最需要稳定的时候,却被一个政策,一个变革无情地打倒在地。
世上哪有铁饭碗?
之前网上有个调查,最受父母欢迎的职业有哪些:
排名靠前的有公务员,老师,医生护士,银行职员,国企单位
甚至听说有家长愿意花几十万把孩子塞进国企,劝985的硕士回老家,去做拿三四千工资的公务员。
如果铁饭碗”真的那么不靠谱,那为什么我们的父母还总是劝我们去端铁饭碗”呢?
因为父母爱我们,是为我们好,那些职业是他们那个年代最好的职业选择。
他们只是忘了,时代是流动的,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而且变得越来越快。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父辈们眼中的铁饭碗”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淡化了,因为它并不意味着一生的安稳,并不意味着轻轻松松过一生。
舅舅和舅妈曾经是家族里令人羡慕的双职工家庭。九十年代,他们相继下岗,为了糊口,开始摆摊,卖货,虽然现事业小有成就,但他们深知谋生的艰辛。
所以他们在表妹刚毕业时,把他安排进体制内,成了一名最稳定”的公务员。
一年后,表妹不顾父母强烈反对,坚决辞职。她说:单位整天都是杂事,还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自己的专业技能没有得到任何提升。”
表妹辞职后到了北京,先在某上市的少儿英语培训机构上班,后来感觉自己成长有限,又辞职。
之后自己开班授课,专心做核心竞争力的打磨,把别人的孩子教会,教好。
现在,别人认可的是我这个人。我是在不断积累我的个人品牌和个人能力”,这是上一次我俩微信聊天时,她最后的结束语。
而她的一个发小,命运的走向和她全不同。发小跟她一样,毕业后父母找了很多关系,给她塞进了公务系统。
这种工作,多少人哭着喊着都想去,但发小工作三年之后,也想逃离。此时却已结婚生子,没了换种生活的勇气。
越是靠关系才能进的单位,后续的职场发展,就越看重关系。
昊天是我同学,一次聊天中,他表示了不同意见”。
他是某行政机关的公务员。用他的话来说,公务员岗位的铁饭碗”也是凭自己本事端的。
比如总能比别人更高效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总能比别人尽心尽责服务好你的服务对象。
这何尝不是凭自己的能力端稳自己的铁饭碗?
是的,这也是凭自己的本事,靠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靠这个职业,靠这个岗位的光环。
真正的安稳,来自一个人的能力!
单位不会养你一辈子,没有真正的铁饭碗,任何时代都一样。
人间处处铁饭碗
忽视外界赋予你的身份,关注自身的成长。
《拆掉思维的墙》的作者古典老师分享过一个小故事:
某天,他问公司的小编:你是希望成为我们的市场总监呢?还是希望把自己的公众号做到100W粉丝呢?”
小编想都没想立刻回答:
当然是把公号做到百万粉丝!你给我高职务,根本就没什么用。市场经理市场总监什么的都是虚的,如果有一天,你公司不行了,这些名头根本没用!而如果我把自己的公号做起来,我出去,谁都知道我有能力,换个公司一样接着干!
这就是典型的关注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思维。
歌德说: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我之前在银行工作,这是亲戚朋友眼中的金饭碗”。
一次例会,领导的一句话戳中内心:离开了这个平台,谁还认识你是谁!”
他的本意是让大家爱岗敬业,好好工作,对单位和工作要怀感恩之心,我却听出了不同的韵味。
我梳理了这几年的工作:在绩效任务的重压下,除去拉存款放贷款不断扩大的通讯录列表,就是不断拉长在外应酬的时间。
果断辞职。去考了建造师,到现在,有了自己的造价团队。
无论我们在哪儿,都要有端起铁饭碗的本事,也有放弃铁饭碗的底气。
其实,铁饭碗”也好,金饭碗”也罢,它并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心态,一种劣性心态。
一心寻找铁饭碗的人,无论做什么职业,都会被逼进死胡同!
不断学习,终身成长
与只会收费的36岁的大姐”这个新闻同期出现的,还有另外一则新闻:
阿里巴巴40万年薪招聘60岁以上员工。许多年过60的大爷大妈前去报名,并且个个身怀绝技”。
不但有网红阿姨,有城市公益事业的发起人的大爷,精通PS的叔叔,甚至有一位做了长达60页PPT去面试的大妈。
别说与收费大姐相比了,我自己都感到汗颜。
我遇到的第一位写作老师,高中毕业后在一家外贸公司打工,自学英语,自学写作。
靠着这种不断学习的精神,不但取得了中文专业的本科学历,还在写作领域深耕,小有成就。
现在不但是多家平台的签约作者,资深的写作培训老师,还出版了两本励志畅销书。
坚持默默写作的保洁阿姨,被请去大学课堂讲写作课。
坚持学习的宿管阿姨,跟儿子一起考研上岸。
坚持准备成人高考的快递小哥, 终身学习”助他逆袭为人大代表。
坚持旁听北大课程的保安大哥,终圆北大法学院的本科梦!
其实,在我们身边,抱着不断学习,终身成长”观念的人还有很多很多。那么,为什么我们要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呢?
首先因为知识是不断更新的。
比如这样一个问题,太阳系有几大行星?
20年前的人,他会回答有九大行星,而现在的中学生会说有八大行星。
谁都没有错。因为早在2006年,冥王星因为条件不符合,被逐出行星体系的家门,降级为矮行星”。
这样知识更新的例子比比皆是。
另外当社会不断发展,大家都在不断进步,你保持原地不动,就是在退步。
这就好比货币的能货膨胀一样。
我们都知道,工作的本质,是在用自己的技能换钱。
在市场需求恒定的情况下,你拥有大多数人不会的技能,你就拥有了稀缺资源,越是稀缺的资源就越值钱。
反之,如果你拥有的技能人人都会,就可能面临失业,被替代的风险。
李开复认为AI将渗透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工作。
未来10年,50%的人将在面临失业。
而在2016年达沃斯经济论坛上的一份报告显示,2015-2020这五年,全球将有51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
你是不开始焦虑,想说我该怎么办?
或者说,我该如何培养自己的竞争力,不被代替呢?
工业化时代早已过去,我们早已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进入到信息时代。
我们处在一个空前飞速发展的时代,并且越来越频繁地听到终身学习”这个概念。
不是我们比以前爱学习了,而是学习成了唯一能够生存下去的途径。
因为趋势,我们的学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你20多岁前是学习,20多岁后是工作。
未来,你20多岁毕业后,仍然要继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以前,你凭一招鲜”的一技之长,便可在某个领域内有所建树;
未来,跨领域的通用人才更受欢迎。
以前,知识存在书本中,无法随时查阅,所以需要把知识都记在脑子里;
现在,我们只要知道在哪里可以搜索就可以。
以前,重视记忆和背诵;
未来,我们的脑子被解放出来要去思考,去创新。
以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重要;
未来,沟通,创新,协作,情商等软能力”的学习更重要。
以前,只学习跟岗位相关的内容;
未来,需要理解整个商业社会的运行规则。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说:
如果一个从耶鲁毕业的学生,竟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而我想说,没人能够提前预判未来,但我们可以提高自己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能力。
终身学习是一种态度。
这个时代,正在犒赏那些终身学习的人。